[發明專利]一種因果語義測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75328.6 | 申請日: | 2018-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09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旭;孫海龍;趙樂;劉旭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創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啟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布式數據庫 數據存儲系統 基準測試 語義測試 客戶端 終端用戶行為 模擬瀏覽器 一致性水平 測試 測試框架 測試終端 發送請求 數據存儲 因果關系 用戶請求 自動檢測 廣域網 數據項 調用 局域網 副本 感知 傳遞 響應 服務 評估 部署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因果語義測試的方法,本發明測試框架包括客戶端,Web服務器和數據存儲三部分,其中,客戶端運行真實的測試用例來模擬瀏覽器中的終端用戶行為,它通過廣域網向Web服務器發送請求以調用不同的基準測試服務,然后根據響應自動檢測是否違背因果關系。Web服務器基于測試用例部署相應的RESTful基準測試服務,并通過局域網將用戶請求傳遞給后端數據存儲系統。通常數據存儲系統是分布式數據庫,在不失一般性的情況下,本發明假設每個數據項有三個副本,本發明評估和測試終端用戶在不同分布式數據庫下所感知的一致性水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因果語義測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云計算和大數據系統中廣泛使用數據備份以提高可擴展性和可用性。根據CAP定理的一致性與延遲和一致性與可用性之間的權衡,軟件設計者提出了許多弱一致性模型,如最終一致性和因果一致性。從理論上可以對復制協議進行建模,并使用不同的指標定量分析一致性級別。例如,PBS提出了t-visibility和k-staleness來衡量副本系統的讀取陳舊性,RSM-d提出了一個概率模型來量化寫沖突?,F有技術繞過了副本協議,并通過獨立的檢查器監視數據副本的一致性。采用定量模型的研究方法通常取決于特定類型的副本協議,開發人員通常在實際分布式系統中提供許多可配置參數等不同設計選擇,這使得構建一個真實副本協議的精確模型變得十分困難?,F有技術通過直接訪問副本數據的工程化方法來檢測可能會返回不可靠的結果,導致無論檢查器看到同一個數據項的副本值是否相同,都無法確保終端用戶通過副本協議讀取的值是一致的。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因果語義測試的方法,本發明測試框架包括客戶端,Web服務器和數據存儲三部分,其中,客戶端運行真實的測試用例來模擬瀏覽器中的終端用戶行為,它通過廣域網向Web服務器發送請求以調用不同的基準測試服務,然后根據響應自動檢測是否違背因果關系。Web服務器基于測試用例部署相應的RESTful基準測試服務,并通過局域網將用戶請求傳遞給后端數據存儲系統。通常數據存儲系統是分布式數據庫,在不失一般性的情況下,本發明假設每個數據項有三個副本。本發明評估和測試終端用戶在不同分布式數據庫下所感知的一致性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因果關系違反檢測圖;
圖3為本發明的測試步驟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在分布式系統中已經提出了許多一致性模型,例如最終一致性,因果一致性和順序一致性,其中因果一致性描述了人類用戶的感知期望并且可以分解為四種會話語義:讀所寫RWY(Read Your Writes),讀后寫WFR(Write Follow Reads),單調讀MR(MonotonicReads),單調寫MW(Monotonic Writes)。
a)RYW:RYW解決一個用戶更新數據項然后立即讀取,但發現更新丟失的問題。它確保在該會話中的后續讀操作可以觀察到會話中執行的任何寫操作的結果。
b)WFR:WFR意味著寫操作的值取決于用戶已讀取的內容,它確保了一個寫操作應跟隨在全局順序中的前序相關寫操作之后。
c)MR:MR表示在一次會話中用戶不會讀取到陳舊值。
d)MW:MW保證一個寫操作實際傳播到所有副本的時間應當晚于在邏輯上先于它的那些寫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7532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