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化的高效線纜切割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66903.6 | 申請日: | 2018-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529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雷振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磐安縣寅磐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H51/10 | 分類號: | B65H51/10;B65H54/44;B65H65/00;H02G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權 | 
| 地址: | 322300 浙江省金華***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化 高效 線纜 切割 機構 | ||
1.自動化的高效線纜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入線口結構(2)、線圈纏繞結構(3)、線纜固定結構(4)、第二支架(5)、線纜切割機結構(6);
所述入線口結構(2)、線圈纏繞結構(3)、線纜固定結構(4)設置于第一支架(1)內,所述線纜切割機結構(6)設置于第二支架(5)內,所述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5)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擋板(101)、支板(102)、斜板(103),所述擋板(101)垂直固定安裝于支板(102)的上表面,所述斜板(103)固定安裝于支板(102)的一端;
所述入線口結構(2)包括第一伺服電機(201)、第一滾筒(202)、第二伺服電機(203)、第二滾筒(204),所述第一伺服電機(201)與第二伺服電機(203)并列固定安裝于擋板(10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滾筒(202)設置于第一伺服電機(201)上,所述第二滾筒(204)設置于第二伺服電機(203)上;
所述線圈纏繞結構(3)包括第三伺服電機(301)、纏繞筒(302),所述第三伺服電機(301)固定安裝于擋板(101)的上表面與第一伺服電機(201)相對立的一側,所述纏繞筒(302)設置于第三伺服電機(301)上,所述纏繞筒(302)的兩側面分別設置有一圓形擋板(303);
所述支板(102)的上表面設置有若干線纜固定結構(4),所述線纜固定結構(4)包括電動液壓桿(401),所述電動液壓桿(401)上設置有一“C”形松緊夾(402);
所述第二支架(5)包括橫板(501),所述橫板(501)的兩側分別垂直固定安裝有一立板(502),兩所述立板(502)上分別開設有一第一矩形盲孔(503),所述立板(502)上開設有一第二矩形盲孔(504),所述第二矩形盲孔(504)位于入線口結構(2)的一側;
所述線纜切割機結構(6)包括轉動軸(601)、第一齒輪(603)、第二齒輪(604)、皮帶(605),所述轉動軸(601)與第一矩形盲孔(503)間隙配合,所述轉動軸(601)的周側面均布套接有若干個套筒(602),所述套筒(602)的周側面環繞設置有若干個刀片(6021),所述第一齒輪(603)設置于轉動軸(601)的一端,所述第二齒輪(604)上設置有一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設置于一立板(502)上,所述第一齒輪(603)與第二齒輪(604)通過皮帶(605)傳動連接;
工作時,施工人員將線纜放入置入線口結構(2)中,線纜通過線纜固定結構(4)進行固定,然后將線纜另一端纏繞于線圈纏繞結構(3)上,通過第一伺服電機(201)、第二伺服電機(203)、第三伺服電機(301)運轉,實現線纜的自動傳送,其中線纜切割機結構(6)進行自動化滾動切割,切割造成的切割廢料從斜板(103)滑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化的高效線纜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松緊夾(402)、第一滾筒(202)、第二滾筒(204)、纏繞筒(302)上均設置有橡膠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化的高效線纜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滾筒(202)與第二滾筒(204)間隙為1-5厘米,且直徑相等,所述第一滾筒(202)為逆時針轉向,所述第二滾筒(204)為順時針轉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化的高效線纜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盲孔(503)的兩內側壁分別開設有一與第一齒輪(603)相嚙合的輪齒槽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磐安縣寅磐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磐安縣寅磐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6690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