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測試方法、測試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48799.8 | 申請日: | 201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427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趙赫;何光宇;陳雪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吳會英;劉芳 |
| 地址: | 110179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然語言 處理 應用 測試 方法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測試方法、測試設備及存儲介質。本發明的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測試方法,包括:獲取測試用例,所述測試用例包括關鍵字,根據所述關鍵字調用所述關鍵字對應的測試代碼,所述測試代碼用于在測試前端執行業務操作,以使所述測試前端生成業務請求消息,并發送給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服務器,通過所述測試前端接收所述服務器反饋的業務請求響應結果,根據所述業務請求響應結果確定所述測試用例是否執行通過。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有效減少代碼的編寫量,減少測試人員的工作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計算機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測試方法、測試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互聯時代的到來,新技術的創新,業務的跨領域融合正在加速改變的人們的行為和生活,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術作為新的顛覆性的人機交互方式已經開始滲透到汽車、家居、醫療、移動應用等諸多領域。
NLP技術的主要應用包括問答系統(Question answering)、機器翻譯(Machinetranslation)、文字校對(Text-proofing)等,而由于NLP技術涉及理解自然語言,驗證采集NLP技術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傳統主流的研發級軟件測試,通常通過編寫測試代碼打樁進行單元測試、接口測試、以及功能測試。
對于采用NLP技術的應用的測試與傳統主流的軟件測試區別在于,首先傳統主流軟件領域測試所有輸入有與之相對應的準確輸出,而采用NLP技術的應用的處理結果答案可以是不唯一的,例如基本對話中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種回答。如果按照傳統軟件測試方法進行NLP功能測試,例如對話功能,通常需要人工測試或大量的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測試方法、測試設備及存儲介質,可以有效減少代碼的編寫量,減少測試人員的工作量。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測試方法,包括:獲取測試用例,所述測試用例包括關鍵字;根據所述關鍵字調用所述關鍵字對應的測試代碼,所述測試代碼用于在測試前端執行業務操作,以使所述測試前端生成業務請求消息,并發送給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的服務器;通過所述測試前端接收所述服務器反饋的業務請求響應結果;根據所述業務請求響應結果確定所述測試用例是否執行通過。
相較于現有技術的測試方法需要針對每個測試用例編寫測試代碼,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有效減少代碼的編寫量,減少測試人員的工作量。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試用例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測試參數和至少一個第二測試參數;所述測試代碼用于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測試參數輸入至所述測試前端,以使所述測試前端生成第一業務請求消息,并發送給所述服務器,所述第一業務請求消息攜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測試參數;所述根據所述業務請求響應結果確定所述測試用例是否執行通過,包括:根據所述業務請求響應結果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測試參數確定所述測試用例是否執行通過。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根據所述關鍵字調用相應的測試數據集,獲取所述第一測試參數和所述第二測試參數。
從測試數據集獲取上述第一測試參數和第二測試參數,從而實現測試參數與測試代碼的解耦合,可以應對海量數據對話、數據分類等測試。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過所述測試前端接收所述服務器反饋的業務請求響應結果,包括:從所述測試前端的顯示區獲取所述服務器反饋的業務請求響應消息。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業務操作包括點擊操作、文本框輸入操作、或列表框選擇操作中至少一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4879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