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2D模型多階段間歇過程受限預測混雜容錯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345397.2 | 申請日: | 201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419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立敏;羅衛(wèi)平;王鵬;余維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沈陽之華益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黃英華 |
| 地址: | 571158 海***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模型 階段 間歇 過程 受限 預測 混雜 容錯 控制 方法 | ||
1.基于2D模型多階段間歇過程受限預測混雜容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針對間歇過程中不同階段,建立被控對象以狀態(tài)空間模型為基礎的具有故障的二維預測控制系統(tǒng)模型,具體是:
1.1構建新型多階段間歇過程故障系統(tǒng)模型:
其中,uiF(t,k)=αiui(t,k),i=1,2,3,...,n;xi(t,k),yi(t,k),uiF(t,k)分別是第i階段的狀態(tài)空間,輸出和實際輸入,t為時刻,k為批次,其中αi滿足為適維矩陣;
選取新的狀態(tài)空間變量形式如下:
得到一個不含時滯的新型的第i個階段狀態(tài)空間模型為:
其中,
T為矩陣的轉置符號,和
1.2構建新型二維預測控制系統(tǒng)模型,具體如下:
1.2.1設計2D迭代學習控制律:
∑ilc:ui(t,k)=ui(t,k-1)+ri(t,k),ui(t,0)=0,t=0,1,2,L,Ti,i=1 (4)
其中,ri(t,k)∈Rm是待設計的迭代學習控制的更新律;
1.2.2定義系統(tǒng)狀態(tài)誤差:fi(t,k)=fk(t),δ(fi(t,k))=fi(t,k)-fi(t,k-1),可得:
1.2.3為了有較好的跟蹤性能以及使系統(tǒng)保持平穩(wěn)的運行狀態(tài),定義輸出跟蹤誤差可得:
1.2.4模型(5)和(6)結合,用等價2D-Roesser模型可以寫成下列形式:
其中,
把上述空間模型(7)擴展成包含狀態(tài)變量和輸出跟蹤誤差的擴展狀態(tài)空間模型,如下形式:
其中,矩陣中的0表示適當維數零矩陣;
則系統(tǒng)(8)的預測模型為:
其中,
將系統(tǒng)(9)再現為2D切換系統(tǒng)模型為:
其中,η(t,k):Z+→
步驟2、針對上述新的2D預測故障系統(tǒng)模型(10),設計預測線性二次容錯控制器,具體是:
2.1選取相應的性能指標形式如下:
其中,Qi0為過程的加權矩陣,Ri≥0為過程狀態(tài)的輸入加權矩陣,為過程狀態(tài)的權重系數,為輸出跟蹤誤差的權重系數并且取另外,P≥M;
2.2.系統(tǒng)存在故障時,為滿足步驟2.1中的系統(tǒng)預測模型性能指標最小,考慮預測線性二次容錯控制律為:
由步驟2.1的性能指標(11)和等式(9),可得:
其中,
由等式(14),令可以得到:
因而可得:
2.3為了得到新的控制量ui(t,k),首先對控制量ui(t,k-1)作用為被控對象,再根據已經得出的更新律ri(t,k),依次做循環(huán)求解即可;
步驟3、針對步驟1.2的新型二維系統(tǒng)預測模型(10),找出系統(tǒng)魯棒指數穩(wěn)定的充分條件和設計切換律,具體是:
3.1對于不同階段設計切換信號為η(t,k),并針對i階段預測模型,設:
其中,
可以得到每一個階段i的切換系統(tǒng)為:
3.2為了判定系統(tǒng)(18)的穩(wěn)定性,對于第i個子系統(tǒng),利用下列的李雅普諾夫函數:Vi(zi(t,k))=ziT(t,k)Pi(t,k)zi(t,k);Pi(t,k),i∈
其中,代表T方向的變量,代表K方向的變量;
根據第i階段的切換系統(tǒng)(18)和李雅普諾夫函數式子(19)可得:
其中,若切換系統(tǒng)穩(wěn)定,則必定有△Vi0,其等價于:
3.3根據切換信號,設計切換點:
初始批次和末尾批次分別表示為kl-f+1和kl,再把時間間隔為[w,F]的切換信號下的切換次數表示為Nη(w,F),得到如下形式:
其中,和的意義相同,均表示前一個階段的末尾時刻和下一個階段的初始時刻;
結合步驟2.2,求解不等式(22),便可求出不同階段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師范大學,未經海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4539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