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44810.3 | 申請日: | 201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156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嘉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6 | 分類號: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文淵 |
| 地址: | 518101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水田村民***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面板 實際 最佳 公共 電壓 確定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申請涉及一種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裝置及系統。其中,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包括:獲取用于擬合曲線的第一公共電壓和第二公共電壓;獲取第一公共電壓對應的第一閃爍值和第二公共電壓對應的第二閃爍值;根據第一公共電壓和第一閃爍值獲得第一Vcom?Flicker曲線,根據第二公共電壓和第二閃爍值獲得第二Vcom?Flicker曲線;確定第一Vcom?Flicker曲線和第二Vcom?Flicker曲線的交點處的公共電壓,交點處的公共電壓為實際最佳公共電壓。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無需逐點測量,只需獲取少量數據即可確定實際最佳公共電壓,提高了確定最佳公共電壓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器的應用日益廣泛,現今社會對顯示器的需求日益廣泛,包含手機,監視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電視,甚至一些智能手表的應用,無不使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器)或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或有機電激光顯示)等作為其顯示元件。我們都知道,對于任何一臺顯示器而言,顯示效果的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其中閃爍是嚴重影響顯示品質的一種現象,這種由正負極性的像素電壓非完全對稱帶來亮度上的周期性高低變化,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觀影感受,同時會降低產品的使用壽命。
目前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顯示行業各生產商調整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顯示亮度穩定性的主流方法是確定產品在127灰階下的最佳公共電壓,從而避免閃爍的發生。如圖一所示,公共電壓調整前,正負極性像素電壓不一致,30Hz的周期內亮度有差異,公共電壓調整后,正負極性像素電壓幾乎一致,30Hz的周期內亮度無明顯差異。
目前查找127灰階的最佳公共電壓的辦法主要是:對于每一塊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第一種方法是用人工測量的辦法逐一改變公共電壓,進行逐點尋找,直到找到最小閃爍值,來確定公共電壓的最佳值。第二種方法是用自動化設備并搭載最佳公共電壓搜尋方法來代替人工操作,一般而言自動化設備搜尋方法使用逐點電壓漸增或漸減方式來自動搜尋最佳公共電壓。
發明人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傳統技術至少存在以下缺點:傳統技術中依賴人工進行逐點測量的方法費時費力,效率低;采用逐點電壓搜尋法進行自動化測量的方式,需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最佳電壓的搜索。綜上,傳統技術中給出的最佳公共電壓確定方式效率都比較低。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技術中確定最佳公共電壓的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裝置及系統。
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的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顯示面板包括公共電極以及與公共電極相對設置的多個像素電極,公共電極上施加公共電壓,各像素電極上施加與灰階值對應的正極性灰階電壓和負極性灰階電壓,實際最佳公共電壓的確定方法包括:
獲取用于擬合曲線的第一公共電壓和第二公共電壓,其中,第一公共電壓不小于理論最佳公共電壓,第二公共電壓小于理論最佳公共電壓,理論最佳公共電壓為正極性灰階電壓和負極性灰階電壓的平均電壓;
獲取第一公共電壓對應的第一閃爍值和第二公共電壓對應的第二閃爍值;
根據第一公共電壓和第一閃爍值獲得第一Vcom-Flicker曲線,根據第二公共電壓和第二閃爍值獲得第二Vcom-Flicker曲線;
確定第一Vcom-Flicker曲線和第二Vcom-Flicker曲線的交點處的公共電壓,交點處的公共電壓為實際最佳公共電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Vcom-Flicker曲線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448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