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44672.9 | 申請日: | 201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27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錦文;俞淑紅;金武;陳志雄;王蘭;曼達;袁赟;劉向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H1/06 | 分類號: | A01H1/06;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時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楊樹民 |
| 地址: | 51064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異源多倍體 新種質 野生稻 高稈 同源 水稻多倍體 弱感光 染色體加倍 外植體誘導 愈傷組織 育種技術 重要材料 成熟胚 感光性 育種 | ||
1.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弱感光性高稈野生稻新種質的成熟胚為外植體誘導愈傷組織并進行染色體加倍獲得同源異源多倍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感光性高稈野生稻新種質的成熟胚的創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利用高劑量γ射線輻射誘變高稈野生稻成熟種子;
(2)在輻射2代通過超大群體種植,選擇弱感光性突變體,利用該弱感光性突變體連續自交21代,每代選擇弱感光和高育性的單株,最終獲得弱感光性的高稈野生稻新種質。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以弱感光性高稈野生稻新種質的成熟胚為外植體,進行成熟胚愈傷組織誘導;
步驟二:愈傷組織試分化;
步驟三:愈傷組織秋水仙堿加倍處理;
步驟四:愈傷組織恢復培養與分化;
步驟五:再生芽生根壯苗培養;
步驟六:幼苗煉苗;
步驟七:幼苗移栽;
步驟八:植株形態學觀察;
步驟九:根尖染色體計數;
步驟十:倍性分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弱感光性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具體是:將高稈野生稻新種質的成熟種子脫去外殼消毒之后接種在MB+2,4-D 2.5mg/L+6-BA 1.0mg/L +Sucrose 3%+ Phytagel 0.4% 的培養基上,控制溫度為25℃,在黑暗條件下誘導愈傷組織產生;
所述步驟二具體是:將誘導產生的胚性愈傷組織接種在MS+KT 2.0mg/L+NAA 0.2mg/L+Sucrose 3%+ Phytagel 0.4% 的培養基上,控制溫度在27℃,在光照條件下進行愈傷組織試分化。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弱感光性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具體是:將愈傷組織置于含200mg/L秋水仙堿的NB+Sucrose 3%+ DMSO 1.5% 的液體培養基中,控制溫度在25℃,在黑暗條件下在150rpm(每分鐘150轉)的搖床中搖動培養120小時;
所述步驟四具體是:將處理過的愈傷組織洗去秋水仙堿后晾干表面水分,之后接種到MS+KT 2.0mg/L+NAA 0.2mg/L+Sucrose 3%+Phytagel 0.4% 的培養基上,控制溫度為25℃,在黑暗條件下恢復培養48小時,再轉到溫度為27℃的光照條件下進行分化培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弱感光性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具體是:將分化出的幼芽轉接到MS+KT 2.0mg/L+6-BA 2.0mg/L+NAA 0.5mg/L+IAA 0.5mg/L+活性炭0.5g/L的生根壯苗培養基上,控制溫度在27℃,在光照條件下進行生根壯苗培養;
所述步驟六具體是:將生長到10至15cm的幼苗洗去根部附著的培養基,移栽到底部裝有1/3至1/2淤泥的塑料培養盒中,移栽過程中不時用噴壺朝植株葉片上噴幾次水,移栽完畢用一層塑料保鮮膜覆蓋住培養盒,將四周固定好,置于28℃的光照培養室中培養5至7天,待幼苗出現明顯生長態勢后,將塑料保鮮膜用刀劃開一道細口讓其與外界環境緩慢接觸,繼續生長7后可完全打開保鮮膜并將其移至室外陰涼處,此后,每天給予6至8小時的日光照射時長,但應避免中午強光直射,此過程為6至8天。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弱感光性弱感光高稈野生稻同源異源多倍體新種質的創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七具體是:在傍晚或陰天時,將經煉苗處理過的植株帶根部泥土移栽至大田;
所述步驟八具體是:在植株田間生長期間定期觀察其生長狀況,包括植株株型,葉片形態,對表型出現明顯差異的材料對其葉片氣孔進行觀察進而初步篩選變異植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44672.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弱感光和高育性高稈野生稻新種質的創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蔬菜專用育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