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調控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39722.4 | 申請日: | 2018-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298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宋錫濱;潘光軍;劉洪升;焦英訓;艾遼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3/10 | 分類號: | B01J23/10;B01J35/08;B01J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陳征 |
| 地址: | 25709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控 孔道 復合 氧化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比的氧化物組成:
氧化鈰:25%-60%;
氧化鋯:35%-60%;
氧化鑭或氧化鐠或氧化釹或氧化釔或氧化釤中的一種或幾種:5%-15%;
所述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呈現球形或者類球形近核殼結構,包括內層小孔道近核結構和外層大孔道近殼結構;內層近核結構孔道在0-10nm之間,外層近殼結構孔道在10-100nm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還包括:
其它稀土元素的氧化物:3%-10%;
所述其它稀土元素為钷、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和鈧中的一種或幾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近核結構孔道在2-8nm之間;和/或,所述外層近殼結構孔道在20-80nm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近核結構孔道在3-5nm之間;
和/或,所述外層近殼結構孔道在30-70nm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積在85 m2/g至140m2/g之間;孔容在0.45 ml/g至0.65ml/g之間。
6.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雙孔道鈰鋯復合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將含有所述氧化物的漿液經過兩次水熱處理后,再進行煅燒;
第一次水熱處理時,在130-220℃之間水熱10-20h;
第二次水熱處理時,將第一次水熱處理后的反應體系老化3-4h后在120-150℃之間水熱3-5h。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水熱處理時,反應體系的pH值預先調節為1.2-2.0;第二次水熱處理時,反應體系的pH值預先調節為8.0-10.0。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水熱處理時反應體系的pH值預先調節為1.4-1.6;和/或,第二次水熱處理時的反應體系的pH值預先調節為8.5-9.5。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次水熱處理后,煅燒前,還包括向水熱后的反應體系加入表面活性劑的步驟;
所述表面活性劑選自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的用量為所述氧化物總質量的25-50%。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選自高級脂肪酸或鹽、硫酸化物、磺酸化物中的一種或幾種;
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選自氨基酸型、甜菜堿型中的一種或幾種;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選自酯酸甘油酯、多元醇型、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幾種。
12.根據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水熱處理和所述第二次水熱處理時,以滴加堿性沉淀劑的方式調節pH值;
所述堿性沉淀劑各自獨立的選自氨水、氫氧化鈉、胺類、尿素中的一種或幾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性沉淀劑為氨水、尿素中的一種。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性沉淀劑為氨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3972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