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37328.7 | 申請日: | 2018-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926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沈嘉煒;奚鳳娜;劉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納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6 | 分類號: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董慧婷 |
| 地址: | 21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墨烯 金屬離子吸附劑 制備 聚多巴胺 修飾 功能材料技術 金屬離子去除 金屬離子吸附 吸附金屬離子 多巴胺溶液 材料制備 分離洗滌 水分散性 巰基丙酸 高容量 檢測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石墨烯加入到多巴胺溶液中,制得聚多巴胺修飾石墨烯;(2)將聚多巴胺修飾石墨烯加入到3?巰基丙酸溶液中,經分離洗滌后制得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本發明制備方法制得的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材料制備方法簡單,水分散性好,可快速、高容量吸附金屬離子,因此在金屬離子去除和檢測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新型二維碳納米材料。由于石墨烯具備比表面積高,導電性能強、機械性能高、熱導率高等特點已在納米電子學、能量儲存與轉換、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復合材料和生物科技等領域呈現出應用價值,受到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同時,石墨烯具備高比表面積、化學穩定性好等特征,這使得石墨烯材料有望成為處理水污染中極好的吸附材料。然而,石墨烯本身的憎水性和易聚集性限制了其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因此發展親水性、生物相容性的復合材料,是新型石墨烯吸附材料的研究方向。
多巴胺(DA)可以在堿性有氧條件下自聚形成聚多巴胺(pDA),pDA表面含有極易被氧化的鄰苯二酚基團,不僅可以有效增強石墨烯的親水性能,且其結構中的鄰苯二酚基團可以通過Schiff堿反應或Michael加成反應與-NH2和-SH基團發生二次反應,生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易于衍生化的復合材料。三巰基丙酸由于含-SH可以與pDA發生二次反應并引入金屬配位基團-COOH,進而實現對金屬離子的吸附。因此,將石墨烯與pDA復合并衍生化得到的復合材料有望成為優質的吸附劑。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為:
(1)、將石墨烯加入到多巴胺溶液中,制得聚多巴胺修飾石墨烯;
(2)、將聚多巴胺修飾石墨烯加入到3-巰基丙酸溶液中,經分離洗滌后制得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
優選的所述多巴胺溶液濃度為0.1~5mg/mL。
優選的所述多巴胺溶液由多巴胺溶于0.02~0.2mol/L的磷酸緩沖液制得,磷酸緩沖液的pH>7.5。
優選的所述石墨烯與多巴胺溶液的作用時間為0.5~2h。
弱堿性條件下,多巴胺聚和生成聚多巴胺(pDA)的具體反應方程如下:
所述聚多巴胺(pDA)與石墨烯通過π-π作用直接復合制備得到聚多巴胺修飾石墨烯。
優選的所述3-巰基丙酸的濃度為5~25 mmol/L。
優選的所述3-巰基丙酸與多巴胺修飾石墨烯的反應介質為pH>8.0的堿性介質。
優選的所述3-巰基丙酸與多巴胺修飾石墨烯的反應時間為1-12h。
所述聚多巴胺(pDA)可與含有巰基(-SH)的分子發生Schiff堿反應或Michael加成反應。3-巰基丙酸通過巰基(-SH)與所述聚多巴胺(pDA)發生二次反應。由于3-巰基丙酸具有顯著的金屬離子配位能力,因此制備得到的石墨烯材料可以吸附金屬離子,為金屬離子吸附劑。
本發明基于具有高比表面積的石墨烯材料,以聚多巴胺作為連接劑,通過π-π作用與石墨烯復合,增強了石墨烯的親水性能,并進一步引入了3-巰基丙酸制得金屬離子吸附材料。所述石墨烯金屬離子吸附劑,比表面積高,水分散性好,金屬離子吸附性能高,在金屬離子去除、檢測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可用于吸附重金屬離子。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納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納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3732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