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M5薄層干粉抹灰砂漿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30441.2 | 申請日: | 2018-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000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肖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郭春莉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抹灰砂漿 摻合料 砂漿 干粉 薄層 固硫 堿渣 制備 保水性能 傳統水泥 磨細 可再分散乳膠粉 循環流化床鍋爐 資源化利用 粉煤灰 水泥 礦渣微粉 力學性能 綜合性能 保水劑 減水劑 收縮率 水泥基 細骨料 消泡劑 重量份 燃煤 粘結 替代 | ||
本發明屬于砂漿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M5薄層干粉抹灰砂漿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該抹灰砂漿由以下材料組成:水泥100?120份、固硫灰35?55份、堿渣55?75份、細骨料750?810份、可再分散乳膠粉3?5份、保水劑0.2?0.4份、消泡劑0.1?0.2份、減水劑0.5?1.2份,以重量份數計。本發明利用磨細固硫灰和磨細堿渣作水泥摻合料替代傳統水泥摻合料制備出了具有良好綜合性能的M5薄層干粉抹灰砂漿,該砂漿的保水性能和力學性能優異,砂漿的14d粘結強度、28d收縮率也均符合GB/T 25181?2010中的要求,同時克服了礦渣微粉、粉煤灰等傳統水泥摻合料資源短缺的問題,也豐富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煤固硫灰及堿渣的資源化利用途徑,還可改善水泥基抹灰砂漿自身保水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砂漿領域,具體公開一種M5薄層干粉抹灰砂漿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抹灰砂漿是指將涂抹在建(構)筑物表面的一類預拌砂漿,是建筑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薄層抹灰砂漿是抹灰砂漿中的一個分類,主要用于抹涂層厚度要求不大于5mm的建(構)筑物表面。水泥基抹灰砂漿一直是薄層抹灰砂漿中的主流,其膠凝組分一般由水泥及礦物摻合料構成,粉煤灰、礦渣微粉等是常用的礦物摻合料。然而,水泥基抹灰砂漿普遍性存在保水性不良的問題,一般需要額外添加保水劑如纖維素醚等,才能滿足應用要求。同時,近年來粉煤灰、礦渣微粉等礦物摻合料供應趨緊、價格不斷高漲,以粉煤灰、礦渣微粉等替代部分水泥所帶來的膠材成本的下降效應越來越不明顯,而且粉煤灰、礦渣微粉等的材料品質大不如前。
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煤固硫灰是指含硫煤與固硫劑以一定比例(Ca/S=2.0-2.5)混合后在循環流化床鍋爐內經一定溫度850~950℃煅燒固硫后被收集的廢棄灰,以下簡稱“固硫灰”。固硫灰中含有大量的α-石英、活性硅鋁礦物、赤鐵礦、硬石膏及少量游離氧化鈣和石灰石,其化學成分主要包括Al2O3、SiO2、Fe2O3、SO3、CaO、MgO和f-CaO。研究表明,固硫灰不僅具有潛在火山灰活性,還具有水硬性等特性,顆粒粒徑為微米級。目前,我國每年固硫灰的排放量在千萬噸級,但存在資源化利用途徑有限、利用率低等問題,多采用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處理,不僅占用土地資源而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堿渣作為制堿的副產品,目前我國每年堿渣的排放量也達到千萬噸級,同時也存在處理困難、占用土地、容易污染環境的問題。堿渣的主要成分為CaCO3、MgCO3、CaCl2、Ca(OH)2、NaCl、Na2SO4、CaSO4等,其中CaCO3、MgCO3的含量一般大于60%。研究表明,組成堿渣顆粒的最小單元主要是納米級碳酸鈣晶體,由于納米材料比表面積大、表面電性強,很難單獨穩定存在,這些納米級晶體之間通過相互堆砌疊加形成微米級尺寸的團聚體單元即堿渣顆粒,這些堿渣顆粒內部存在發達貫通的孔結構,孔徑主要分布于10-1000nm。
綜上所述,若能開發出其它類的工業固廢作水泥摻合料,它既能替代粉煤灰、礦渣微粉等傳統摻合料,又能提高砂漿自身保水性,則不僅能緩解粉煤灰、礦渣微粉等資源短缺問題,也可以豐富其它類工業固廢的資源化利用途徑,還可以降低砂漿中保水劑用量。
發明內容
為克服礦渣微粉、粉煤灰等傳統水泥摻合料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為豐富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煤固硫灰及堿渣的資源化利用途徑,以及改善水泥基抹灰砂漿自身的保水性能,本發明提供了一種M5薄層干粉抹灰砂漿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304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