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30229.6 | 申請日: | 2018-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920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友國;楊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6/332 | 分類號: | G06F16/332;G06F16/951;G06Q5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淑靜 |
| 地址: | 21000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播 隨時間變化 微分方程組 范圍估計 社交網絡 狀態用戶 構建 閾值表達式 均勻網絡 模型基礎 時間控制 有效抑制 網絡 不均勻 穩態 終態 擴散 應用 | ||
1.一種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SI模型,考慮兩條謠言傳播和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雙謠言SI模型,得到雙謠言SI模型下不同狀態用戶人數比例隨時間變化的微分方程組;
(2)在SI模型基礎上,考慮有免疫者的情況,構建基于SIR模型的雙謠言模型,分別考慮度均勻網絡和度不均勻網絡,進一步得到雙謠言SIR模型下不同狀態用戶人數比例隨時間變化的微分方程組;
(3)對方程進行簡化,推出兩種網絡中傳播閾值表達式,得出在終態穩態中傳播閾值和傳播范圍的關系,從而估計出謠言的傳播范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雙謠言SI模型的隨時間變化微分方程組為:
其中,S表示易感人群,I表示感染者,每個方程Ω下第一個字母的S,I代表對第一個謠言的三種狀態,第二字母的S,I代表對第二個謠言的三種狀態,合起來為個體對兩個謠言的狀態;Ω表示相應狀態的人數或比例;λx表示謠言在不同子狀態下的傳染率;為網絡平均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度均勻網絡中雙謠言SIR模型的隨時間變化微分方程組為:
其中,ΩSX表示SX狀態的人數或者比例,X可以為S,I,R,就是該人數比例隨著時間的變化率,其他以此類推;λx表示謠言在不同子狀態下的傳染率;μx表示謠言在不同子狀態下的免疫率;為網絡平均度;k1,k2為謠言1對謠言2的傳播影響因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步驟(2)中,度不均勻網絡中雙謠言SIR模型的隨時間變化微分方程組為:
ρs、ρi、ρr分別為S,I,R狀態的人數比例,λ為傳染率,α為感染者免疫率,δ為易感人群免疫率,k′為k的變量,具體為對每一個k求和,k表示節點的度;
其中P(k′|k)為度相關方程:
其中P(k′)為度分布,<k>是度的平均值,
其中
ρi(k,t)=ρi(k,0)e-λkΦ(t)
ρi(k,0)是有k連通行的未知節點的初始比重,Φ(t)為引入的輔助函數。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度均勻網絡的傳播閾值需要滿足的條件如下:
其中,λ1為從S狀態到I狀態的傳染率;μ1為從S狀態到R狀態的免疫率。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社交網絡雙謠言模型的謠言傳播范圍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度不均勻網絡的傳播閾值滿足如下條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郵電大學,未經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3022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