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齒輪副嚙合效率的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28670.0 | 申請日: | 2018-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455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成;楊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7 | 分類號: | G06F30/17 |
| 代理公司: | 濟南譽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7240 | 代理人: | 高強 |
| 地址: | 25002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齒輪 嚙合 效率 計算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直齒輪副嚙合效率的計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S1,獲取直齒輪副的相關數據;S2,計算嚙合線段的長度;S3,計算瞬時接觸點的嚙合效率;S4,計算嚙合線段的嚙合效率;S5,計算直齒輪副的嚙合效率。本發明可快速準確計算直齒輪副的嚙合效率,計算方法簡單,大大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齒輪傳動系統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直齒輪副嚙合效率的計算方法。
背景技術
齒輪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傳動機構,其效率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計算齒輪副嚙合效率的方法眾多,但其中大部分方法比較繁瑣,更為重要的是,它們與齒輪設計參數之間的關系是隱式而非顯式,即無法直觀地反映齒輪嚙合效率與齒輪設計參數之間的關系。
沿嚙合線積分法能夠直接建立齒輪嚙合效率與齒輪設計參數之間的關系,然而,目前在該方法的應用中,計算的均為一對輪齒從嚙入到嚙出的嚙合效率,而非一對齒輪傳動的嚙合效率,就一對齒輪副傳動而言,這樣計算得到的齒輪嚙合效率并不符合齒輪連續傳動的實際情況。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直齒輪副嚙合效率的計算方法,能夠快速準確地計算直齒輪副的嚙合效率。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直齒輪副嚙合效率的計算方法,所述直齒輪副的重合度1ε2,其特征是,所述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獲取直齒輪副的相關數據;
S2,計算嚙合線段的長度;
S3,計算瞬時接觸點的嚙合效率;
S4,計算嚙合線段的嚙合效率;
S5,計算直齒輪副的嚙合效率。
作為本實施例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步驟S1中,所述直齒輪副的相關數據包括:主動輪齒數z1、模數m、傳動比i12、分度圓壓力角ɑ、齒頂高系數ha*、齒面摩擦因數μ。
作為本實施例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步驟S2中,計算嚙合線段的長度的具體過程為:
通過基圓齒距計算公式計算得到基圓齒距Pb,通過嚙入點到節點的長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嚙入點到節點的長度PB1,通過節點到嚙出點的長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節點到嚙出點的長度PB2,通過嚙合線的長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嚙合線的長度B1B2,通過單齒嚙合區起點到節點的長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單齒嚙合區起點到節點的長度PB3,通過節點到單齒嚙合區終點的長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節點到單齒嚙合區終點的長度PB4。
作為本實施例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基圓齒距計算公式為:
Pb=πm?cosα????????????????????????????????(1)
式中,Pb為基圓齒距,m為模數,ɑ為分度圓壓力角;
所述嚙入點到節點的長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PB1為嚙入點到節點的長度,i12為傳動比,m為模數,z1為主動輪齒數,ɑ為分度圓壓力角,ha*為齒頂高系數;
所述節點到嚙出點的長度計算公式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大學,未經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286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