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鏡面-單錐標準脈沖場復現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24511.3 | 申請日: | 2018-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812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異凡;孟東林;繆京元;楊青;龔金龍;王一帆;宋琦華;駱麗;王尊;劉江明;孫正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5/00 | 分類號: | G01R3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張建青 |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標準 脈沖 復現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鏡面?單錐標準脈沖場復現系統及方法。本發明的鏡面?單錐標準脈沖場復現系統,包括鏡面?單錐子系統、位移量監控?自動調整子系統、饋源?射頻子系統和軟件控制子系統;所述的饋源?射頻子系統,包括脈沖信號源、示波器、阻抗變換器以及同軸電纜,通過同軸電纜把脈沖信號源與阻抗變換器連接,阻抗變換器作為饋源使用;所述的軟件控制子系統,用于控制脈沖信號源和示波器,并且采集位移監控裝置的數據;當錐尖相對于鏡面的位移量超過設定范圍時,軟件控制子系統控制自動調整機構對錐體角度進行微調,減小錐尖與鏡面之間的變形量。本發明確保標準脈沖場所依賴的幾何外形不變,具有實現方式簡單、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標準脈沖場復現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自動位置監控和調整的鏡面-單錐標準脈沖場復現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大電流絕緣開關,當絕緣材料逐漸失效時會出現局部放電現象;這種放電現象在300MHz~3GHz頻段可采用脈沖傳感器來測量。我國電網領域現有的局部放電傳感器的校準裝置,普遍采用從英國引進的技術,并利用吉赫茲橫電磁波小室,這種裝置有如下缺陷:
1)所產生的脈沖場強與輸入的脈沖源之間沒有明確的解析式,只能通過參考探針來測量;而參考探針通過計算的結果與實物之間的差別較大;
2)交叉極化較差。在有的頻點,尤其靠近中間芯板邊緣地方的交叉極化與主極化分量的比值可達50%。
最早由美國科學和技術標準化研究院NIST研究和實現的鏡面-單錐系統,具有嚴格的解析式,能夠把脈沖電壓信號u(t)轉換成標準化脈沖場e(t)。這種精確的轉化關系成立的前提是基于精確的鏡面-單錐幾何位置關系;一旦這種幾何位置有了變形,轉化關系就不再是精確的,就會在脈沖場中引入誤差;而且變形越大,誤差越大。
文獻1:楊超、孟萃、李鵬輝等人,高電壓技術,第42卷第5期,第1476-1482頁,2016年,公開了一種鏡面單錐TEM小室電磁場標準裝置。包括文獻1在內的現有標準脈沖場復現裝置,有如下缺陷:
1)不具備方便的幾何變形量實時監測能力,只能定期地邀請專業人員進行測量,而且測量非常耗時;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幾何變形,使用人員無法及時獲得相應信息,從而導致量值傳遞過程中產生較大誤差。如果測量結果出現爭議,就給使用人員尋找問題來源帶來困難。
2)不具有變形量自動修正能力
只能采用手動方式進行調節,并且調整后的效果需要再次測量才能確認。
發明內容
為能夠方便、實時監測出鏡面-單錐幾何位置變形量,并且在出現較大變形量時能夠自動修復,確保鏡面-錐體的幾何關系在允許的范圍內,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自動位置監控和調整的鏡面-單錐標準脈沖場復現方法,以便獲得足夠準確的標準脈沖場。
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鏡面-單錐標準脈沖場復現系統,包括鏡面-單錐子系統、位移量監控-自動調整子系統、饋源-射頻子系統和軟件控制子系統;
所述的鏡面-單錐子系統,包括一錐體和位于錐體下方的鏡面,該錐體尖部朝下錐底懸掛于一法蘭盤上;
所述的位移量監控-自動調整子系統,包括位于鏡面下方的位移監控裝置和安裝在錐底處的自動調整機構,所述的位移監控裝置用于監測錐尖相對于鏡面的位移量;
所述的饋源-射頻子系統,包括脈沖信號源、示波器、阻抗變換器以及同軸電纜,所述的阻抗變換器,通過同軸電纜把脈沖信號源與阻抗變換器連接,阻抗變換器作為饋源使用;所述阻抗變換器一端連接錐尖,另一端連接同軸電纜,并且阻抗變換器和同軸電纜都懸掛于錐尖,隨著錐尖一起移動;
所述的軟件控制子系統,用于控制脈沖信號源和示波器,并且采集位移監控裝置的數據;當錐尖相對于鏡面的位移量超過設定范圍時,軟件控制子系統控制自動調整機構對錐體角度進行微調,減小錐尖與鏡面之間的變形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2451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