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豎流沉淀池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24117.X | 申請日: | 2018-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315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徐文江;李安峰;寧艷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張宇園 |
| 地址: | 10003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豎流沉淀池 傘狀結構 泥水 進水中心筒 氣固分離器 沉淀效果 喇叭口 一體板 池體 浮泥 斜板 反射 流出 池體內壁 導氣管 反硝化 中央處 上端 敞口 下端 厭氧 連通 承接 垂直 延伸 保證 | ||
一種豎流沉淀池,其中包括:池體;進水中心筒,設置于池體的上端中央處,供泥水垂直流入;喇叭口,連通于進水中心筒下端,且敞口朝下開設;反射/分離一體板,呈傘狀結構,且傘狀結構頂端設有導氣管,泥水經喇叭口后從傘狀結構外側向下流出;氣固分離器,設置于反射/分離一體板下方,用于承接從傘狀結構外側流出的泥水,該氣固分離器包括多個斜板,該斜板由池體內壁向斜下方延伸。本發明在保證豎流沉淀池的原有沉淀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沉淀效果,特別是對傳統豎流沉淀池容易發生的反硝化浮泥及厭氧浮泥情況,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豎流沉淀池。
背景技術
沉淀池是通過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沉淀池在廢水處理中應用廣泛。它的型式很多,按照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其中,傳統豎流式沉淀池的泥水由沉淀池中心的中心筒自上而下排入池內,中心筒的出口設傘形擋板,使泥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后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區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因這種池排泥方便、管理簡單并且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在污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然而,該類沉淀池池體深度大,池底為錐形,污泥附著在泥斗中,很容易發生反硝化浮泥及厭氧浮泥等問題,進而加大運行管理難度,出水沉淀效果差,對后續設備的正常運行要求較高,增加了人工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種結構更為合理、沉淀效果好的新型豎流沉淀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豎流沉淀池,其中包括:
池體;
進水中心筒,設置于池體的上端中央處,供泥水垂直流入;
喇叭口,連通于進水中心筒下端,且敞口朝下開設;
反射/分離一體板,呈傘狀結構,且傘狀結構頂端設有導氣管,泥水經喇叭口后從傘狀結構外側向下流出;
氣固分離器,設置于反射/分離一體板下方,用于承接從傘狀結構外側流出的泥水,該氣固分離器包括多個斜板,該斜板由池體內壁向斜下方延伸。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反射/分離一體板中傘狀結構中斜面與水平面的傾角介于15°至25°之間。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氣固分離器的至少部分斜板上靠近池體內壁的一端設置有開孔,用于導出氣體。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氣固分離器的斜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介于55°至60°之間。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斜板沿池體周邊均勻分布,斜板長度為0.5m~2.0m。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還包括:導氣管,分別與傘狀結構的頂端以及斜板上的開口連通,用于導出氣體。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氣固分離器與反射/分離一體板之間為回流縫,泥水通過回流縫的流體流速小于2m/h。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豎流式沉淀池安裝有反射/分離一體板和氣固分離器,便于對錐形儲泥區的厭氧后或反硝化后的浮泥進行阻擋,并且將收集的氣體通過導氣管直接導出池外,結構簡潔、合理,有效的保證了沉淀效果,降低了運行管理難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進水中心筒
2 喇叭口
3 反射/分離一體板
4 錐形儲泥區
5 排泥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未經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241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