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力脈沖提高注入水滲吸驅油效率和確定脈沖次數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20793.X | 申請日: | 201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679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高輝;徐潤滋;王琛;宋星雷;王亞蘭;黃興;曹杰;趙金省;竇亮彬;王雅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石油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0 | 分類號: | E21B43/20;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 地址: | 71006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 脈沖 提高 注入 水滲吸驅油 效率 確定 次數 方法 | ||
壓力脈沖提高注入水滲吸驅油效率和確定脈沖次數的方法,配置實驗用模擬地層水、實驗模擬用油達到相應要求;將巖心置于高壓真空裝置中飽和含有Mn2+的地層水再驅替飽和實驗用油,測核磁共振T2譜,統計核磁共振T2譜與X軸包圍的面積;將巖心進行壓力脈沖注入水的滲吸驅替實驗,分別在不同的脈沖次數后測核磁共振T2譜,統計核磁共振T2譜與X軸包圍的面積;將巖心分別在不同脈沖次數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繪制在同一張圖上,將不同脈沖次數條件下得到的T2譜與X軸包圍面積計算面積差值確定T2譜與X軸包圍面積減少率Z,確定最佳脈沖次數;本發明利用核磁共振技術,定量評價大小孔喉的滲吸驅油效果,并確定出最佳脈沖次數,用于指導致密油藏的開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開發實驗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力脈沖提高注入水滲吸驅油效率和確定脈沖次數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石油產業的飛速發展,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整體趨勢從常規向非常規延伸,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日益受到重視,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領域,無論是從油氣資源的分布還是目前的整體趨勢來看,致密儲層的開發都會是我國未來油氣藏勘探開發的主要方向。在我國,雖然分布著大量的致密油藏,但致密儲層結構復雜、孔喉細微,孔喉多以納米級、微米級及亞微米級為主,驅動難度大,這對致密儲層的開發提出了挑戰。對于致密油藏而言,基質系統是主要的儲油空間,裂縫系統是主要的滲流通道。單純利用常規穩定的注水方式難以對致密儲層實現有效開發,這主要是因為注入水往往沿裂縫前行,注入水的波及范圍有限,基質系統中儲藏的原油無法被開采出來,且注水量大,油田往往只能強注強采,但開發效果不好。而單純利用自吸原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質系統的開發,但是后期開發見效甚微且基質系統的開采程度低。因此,本發明將常規穩定的注水方式轉變為不穩定的注水方式,提出壓力脈沖滲吸理念,將壓力脈沖注水方式與滲吸機理結合,在地層中生成壓力場,這種壓力場能夠產生壓力波動,進而改變地層中流場的分布,增加了毛細管與原油接觸的幾率,擴大了注入水的波及范圍,能夠更大程度發揮毛細管力的自發滲吸驅油作用,將地層中的原油有效的置換出來,實現致密油藏基質系統與裂縫系統的有效開發,進而提高致密儲層的采收率。現有研究中,專利CN201711471343.6公布了頁巖自吸能力評價實驗方法及裝置;專利CN201921364567.2公布了一種高壓自吸排油的實驗裝置;專利CN201721154147.1公布了一種模擬毛管力和浮力作用的滲吸實驗裝置;專利CN201721074651.0公布了一種巖心自發滲吸驅油實驗裝置;專利CN201410294090.X公布了一種高溫高壓條件下滲吸動態測定裝置;專利CN201510032387.3公布了一種毛細管微觀滲吸驅油圖像采集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專利CN201710402383.9公布了一種應用于低滲透油藏滲吸采油的滲吸劑及其制備方法;專利CN201711239406.5公布了一種致密巖心滲吸實驗裝置及滲吸量測試方法;專利CN201810226751.3公布了一種頁巖滲吸量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專利CN201711343561.1公布了一種通過氣水交替驅油提高采收率的實驗方法及實驗裝置;專利CN201610907406.7公布了一種提高內源微生物驅油現場試驗效果的方法;專利CN201720138982.X公布了一種室內模擬致密油儲層壓裂后滲吸過程的實驗裝置;專利CN201710777777.2公布了水平井段間交錯驅替和滲吸驅油的致密油能量補充辦法;專利CN201611252611.0公布了一種利用壓裂液將驅油劑注入油層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專利ZL201410174888.0公布了一種提高中滲巖心驅油效果的方法;2002年11月,石油學報,朱維耀等人進行了低滲透裂縫性砂巖油藏多孔介質滲吸機理的研究;2012年6月,物理學報,蔡建超等人建立了滲吸機理的分形模型;2017年8月,石油勘探與開發,谷瀟雨等人從微觀角度分析了滲透率對致密砂巖的影響機制;2018年1月,特種油氣藏,周德勝等人探究了致密砂巖儲層滲吸穩定時間的影響因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石油大學,未經西安石油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207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液壓式智能完井系統
- 下一篇:蒸汽驅邊角井產液量配置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