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及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18480.0 | 申請日: | 201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797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車飛;張軍;張寶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邦高化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5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 污水生態處理 生化反應 放流池 曝氣池 循環水補充水 沉淀分離池 污水零排放 有機物轉化 有機質降解 在線檢測儀 工廠成本 混合接觸 節約用水 污水調節 污水回收 循環水池 厭氧處理 回收 污水COD 分離池 好氧菌 活性泥 上清液 厭氧菌 曝氣 厭氧 氧菌 溢流 自流 水池 污水處理 放行 分解 檢測 改進 保證 | ||
1.一種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送入至少一個厭氧水池進行厭氧處理;
S2.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送至厭氧調節池,調節pH為6-8,再送至第四厭氧池進行厭氧處理;
S3.將第四厭氧池處理后的污水依次送至沉淀池和中間池,除去污泥,上清液送至第一曝氣池曝氣處理,處理后的污水送至沉淀分離池,再次除去污泥,上清液送至第二曝氣池曝氣處理;
S4.將第二曝氣池處理后的污水送至溢流分離池中,將污泥和清水分離,將清水送至放流池,通過污水在線檢測儀檢測并把合格的清水送至第五循環水池,檢測不合格則將清水送至第二曝氣池曝氣處理;
S5.將第五循環水池內的水送至車間內的換熱器作為冷卻水,冷卻水經過換熱后成為熱水;
S6.將熱水利用位差送至第一循環水池,再依次經過至少兩個循環池進行自然冷卻,再進入第五循環水池循環使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厭氧水池進行厭氧處理后的污水的COD不大于150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上清液在送至第一曝氣池之前的COD不大于500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第二曝氣池曝氣處理后的污水的COD不大于5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熱水從第一循環水池上方噴淋至第一循環水池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的循環池中養殖有用于除雜的魚。
7.一種污水生態處理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聯的厭氧水池、厭氧調節池、第四厭氧池、沉淀池和中間池,所述中間池的出水端依次連通有串聯的第一曝氣池、沉淀分離池、第二曝氣池、溢流分離池和放流池,所述放流池內安裝有污水在線檢測儀,所述放流池的出水端連通有第五循環水池,所述放流池與第五循環水池之間設置有電動閥門,所述污水在線檢測儀與電動閥門電連接;
所述放流池與第二曝氣池之間設置有抽水泵,所述污水在線檢測儀與抽水泵電連接,所述第五循環水池的出水端與車間的換熱器連通,所述換熱器的出水端連通有懸空設置的噴淋管,所述噴淋管的正下方設置有敞口的第一循環水池,所述第一循環水池和第五循環水池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個串聯的循環池。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與噴淋管之間設置有汽水分離器,所述汽水分離器上設置有放空水蒸氣的放空管道,所述汽水分離器的出水端與噴淋管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環水池與循環池之間、循環池與循環池之間均設置有閘板閥,相鄰所述閘板閥在循環池串聯方向的兩側交錯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生態處理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環水池正上方設置有備用噴淋水管,所述備用噴淋水管與噴淋管并聯,所述備用噴淋水管與噴淋管的結構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邦高化學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邦高化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1848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