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再生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18084.8 | 申請日: | 201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740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程;劉洪杰;蘇云瑞;劉少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0 | 分類號: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輕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侯迎新 |
| 地址: | 050018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生活性炭 改性 濾餅 氮肥水溶液 充分混合 孔隙結構 物料過濾 吸附能力 亞甲基藍 常溫下 反應釜 放入 吸附 冷卻 洗滌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再生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具體為:(1)常溫下,將再生活性炭放入反應釜中,加入氮肥水溶液充分混合后靜置;(2)將步驟(1)中的物料過濾,濾餅用水洗滌后在105℃干燥;(3)將步驟(2)中干燥后的濾餅在500℃~700℃下改性2~5h,冷卻后得到改性的再生活性炭。該方法改善了再生活性炭的孔隙結構和化學性質,提高了再生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解決了再生活性炭亞甲基藍吸附值偏低的問題;具有原料來源廣、價格低、操作簡單、改性效果明顯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再生活性炭的改性方法,特別涉及用于污水處理中吸附亞甲基藍的再生活性炭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術
亞甲基藍是一種常用于棉花、木材和絲綢等物質染色的堿性染料,急性接觸可導致人體心率加快、嘔吐、休克等。由于亞甲基藍具有高色度,即使在較低的濃度下也會使水呈現藍色從而影響水質,因此需要在廢水排放前進行處理。
活性炭用于處理廢水中的染料可取得較好的效果。由于活性炭的生產成本較高,工業上通常對使用后失去吸附性能的活性炭進行熱再生。而再生過程會引起活性炭微孔孔道坍塌、碳沉積堵塞孔道等,會導致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下降。另外,活性炭存在灰分高、孔容小、微孔分布過寬和吸附選擇性能差等缺點,以及表面官能團和電化學性質的限制,導致其吸附效率和吸附能力較低。為了提高再生活性炭的亞甲基藍吸附性能,需要對再生活性炭進行改性。
本發明針對處理堿性染料亞甲基藍廢水的再生活性炭,提供了一種改性方法。該方法采用氮肥(氯化銨、硫酸銨和尿素)作為改性劑,經過改性調節再生活性炭的孔隙結構及分布,以及增加其表面酸性官能團的含量,從而增加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活性位點,達到增加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目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再生活性炭的改性方法,通過控制物料配比和改性工藝條件,將處理染料廢水后的再生活性炭經過浸漬、水洗和改性等工藝過程,提高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一種再生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浸漬:在常溫下,將20份再生活性炭投入到反應釜中,加入80~100份濃度為100g/L~250g/L的氮肥改性劑水溶液,充分混合后靜置16~24小時。
(2)水洗:將步驟(1)中的物料過濾,濾餅用水洗滌后在105℃干燥。
(3)改性:將步驟(2)中干燥后的濾餅在500℃~700℃下改性2~5h,冷卻后得到改性的再生活性炭。
優選地:步驟(1)中氮肥改性劑為硫酸銨、氯化銨或尿素。
優選地:步驟(1)中硫酸銨的濃度為100g/L、氯化銨的濃度為100g/L或尿素的濃度為200g/L;步驟(3)中的改性溫度為600℃,改性時間為3h。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選擇氮肥作為改性劑,增加了再生活性炭的微孔容量和微孔表面羧基官能團數量,改善了再生活性炭的孔隙結構和化學性質,提高了再生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解決了再生活性炭亞甲基藍吸附值偏低的問題,為廢活性炭的再生利用提供技術支撐;(2)該方法具有原料來源廣、價格低、操作簡單、改性效果明顯等特點;(3)該方法無改性劑殘留,不會對待處理物料產生新的污染,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改性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中所用的再生活性炭、改性再生活性炭均通過200目篩子;未改性再生炭的亞甲基藍吸附值為293.1mg/g,亞甲基藍吸附值的測定采用GB/T 12496.10-1999中的方法。
實施例1
(1)室溫下,將20g再生活性炭、100g濃度為100g/L的硫酸銨水溶液置于錐形瓶中,攪拌30分鐘充分混合后靜置20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科技大學,未經河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180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