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輔助降溫保溫杯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16589.0 | 申請日: | 201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71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孔維一;姚晉國;張飛;劉偉偉;李闖;姜曉彤;蔚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孔維一 |
| 主分類號: | A47G19/22 | 分類號: | 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3300 山西省呂梁***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保溫蓋 杯蓋 保溫杯蓋 杯蓋主體 真空圈 錐塊 保溫杯 密封圈 杯蓋密封圈 彈簧合頁 空心結構 連接固定 散熱效率 完全打開 打翻 不衛生 散熱 卡扣 內嵌 | ||
本發明具體為一種輔助降溫保溫杯蓋,解決了普通保溫杯散熱不方便的問題。輔助降溫保溫杯蓋,包括在杯蓋主體下設杯蓋真空圈,杯蓋真空圈下設有杯蓋密封圈,杯蓋主體中部為空心結構,內嵌有保溫蓋,保溫蓋一側設有彈簧合頁,保溫蓋另一側設有降溫卡扣,保溫蓋下設有保溫蓋密封圈,保溫蓋下方設有波形降溫錐塊,具體為波形降溫錐塊連接固定在杯蓋主體上。本發明結構巧妙、實用方便,降溫散熱效率與完全打開杯蓋相差無幾,但是避免了打開杯蓋降溫時易打翻、不衛生的缺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飲水杯具,具體為一種輔助降溫保溫杯蓋。
背景技術
如今保溫杯技術相當成熟,其蓋子一般用導熱性較差的(如木塊,空心塑料等),保溫杯中間為雙層杯膽,兩層之間抽成真空狀態,并鍍銀或鋁。其保溫性能可達到12小時熱力流失量不足10%左右,(以90℃開水為例,其倒入保溫杯蓋好,12小時后其溫度仍可維持在80℃左右,依然難以入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大部分人在使用保溫杯時,杯口經常敞開散熱或者在喝水過程中不斷對著杯口吹氣降溫,特別對經常外出行動人員使用極其不便。其缺點有杯口經常性敞開易落入灰塵,使水質污染,且容易打翻;對著杯口吹氣,造成飲水不衛生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普通保溫杯散熱不方便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輔助降溫保溫杯蓋。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輔助降溫保溫杯蓋,包括在杯蓋主體下設杯蓋真空圈,杯蓋真空圈下設有杯蓋密封圈,杯蓋主體中部為空心結構,內嵌有保溫蓋,保溫蓋一側設有彈簧合頁,保溫蓋另一側設有降溫卡扣,保溫蓋下設有保溫蓋密封圈,保溫蓋下方設有波形降溫錐塊,具體為波形降溫錐塊連接固定在杯蓋主體上。
彈簧合頁和降溫卡扣的設計可以方便打開保溫蓋。保溫蓋一旦打開,波形降溫錐塊下表面與杯內盛有的水接觸,波形降溫錐塊上表面與空氣接觸,利用導熱性能好的特點通過熱傳遞進行散熱。保溫蓋關閉時,杯蓋真空圈、杯蓋密封圈、保溫蓋和保溫蓋密封圈完全封閉延緩散熱,保證保溫效果。杯蓋主體可以整體方便取下,方便飲水。波形降溫錐塊由單層高導熱性金屬構成,表面設有波浪形開槽,增加與水或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導熱效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在杯蓋下加設降溫錐塊并配合方便開合的保溫蓋,實現了不用完全打開杯蓋的情況下完成杯內盛水的快速降溫。本發明結構巧妙、實用方便,降溫散熱效率與完全打開杯蓋相差無幾,但是避免了打開杯蓋降溫時易打翻、不衛生的缺陷。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降溫卡扣,2-保溫蓋,3-彈簧合頁,4-杯蓋真空圈,5-杯蓋密封圈,6-保溫蓋密封圈,7-波形降溫錐塊,8-杯蓋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輔助降溫保溫杯蓋,包括在杯蓋主體8下設杯蓋真空圈4,杯蓋真空圈4下設有杯蓋密封圈5,杯蓋主體8中部為空心結構,內嵌有保溫蓋2,保溫蓋2一側設有彈簧合頁3,保溫蓋2另一側設有降溫卡扣1,保溫蓋2下設有保溫蓋密封圈6,保溫蓋2下方設有波形降溫錐塊7,具體為波形降溫錐塊7連接固定在杯蓋主體8上。
具體實施過程中,保溫蓋2采用氣凝膠多孔材料。波形降溫錐塊7采用高導熱速率材料,具體為純銅或純銀及其它對人體無害的金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孔維一,未經孔維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165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小角度飲水的音箱水杯
- 下一篇:一種保溫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