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廢舊陶瓷制備的仿古磚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14775.0 | 申請日: | 2018-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319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鐵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能工巧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0/02 | 分類號: | C04B30/02;C04B111/54;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張清彥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仿古磚 廢舊陶瓷 污泥 硫酸鈉 玻璃纖維 氫氧化鈣 原料制備 廢砂漿 粘土 制備 小麥秸稈 顆粒度 煤矸石 重量份 古建筑 耕地 恢復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利用廢舊陶瓷制備的仿古磚,屬于古建筑恢復技術領域,按重量份計由下述原料制備而成:廢舊陶瓷45~55份、廢砂漿5~10份、煤矸石5~10份、小麥秸稈5~10份、污泥20~25份、玻璃纖維2~3份、鐵黑0~2份、EDTA二鈉0.5~1.0份、氫氧化鈣0.5~1.0份、硫酸鈉0.5~1.0份。本發明以廢舊陶瓷、廢砂漿為主要原料制備仿古磚,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利用污泥代替部分粘土,減少了對耕地的破壞,此外,污泥具有一定的粘度且顆粒度小,用污泥取代部分粘土,可以提高仿古磚的強度;加入玻璃纖維,進一步的提高了仿古磚的強度;加入氫氧化鈣和硫酸鈉,提高仿古磚的早期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古建筑恢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廢舊陶瓷制備的仿古磚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背景下,高能耗、高污染、高廢品率的陶瓷產業也日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陶瓷工業的快速發展,陶瓷工業廢料日益增多,據測算,我國僅墻地磚生產每年就產生457,630噸生坯廢品,燒成廢品更多達655,970噸。約占如今陶瓷產量5%~25%的陶瓷廢棄品,雖歷千年亦難以風化,而破損的廢陶瓷回收再利用的成本比重新購買陶土生產的成本大。因此,多數陶瓷企業并不愿意對廢陶瓷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國陶瓷工業的廢棄物依舊以堆積和填埋的簡單處理方式為主,造成了土地、礦產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環境污染,阻礙了我國陶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外墻磚傳統為燒制磚,燒制工藝中主要以粘土為原料,制坯成型后經過窯焙燒燒制青磚或青瓦,對于粘土產生過度使用,政府采取相關強制措施命令禁止以粘土為原料生產建材,且傳統工藝燒制青磚或青瓦周期長,成本高。目前,國內很多地方正在開展特色小鎮和古鎮古村落建設,需要大量青灰色的仿古磚,國家又嚴禁燒制黏土磚,這為廢舊陶瓷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政策背景和巨大的社會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廢舊陶瓷制備的仿古磚及其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節能環保,易于推廣使用。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利用廢舊陶瓷制備的仿古磚,按重量份計由下述原料制備而成:廢舊陶瓷45~55份、廢砂漿5~10份、煤矸石5~10份、小麥秸稈5~10份、污泥20~25 份、玻璃纖維2~3份、鐵黑0~2份、EDTA二鈉0.5~1.0份、氫氧化鈣0.5~1.0 份、硫酸鈉0.5~1.0份。
其中,優選地,所述廢舊陶瓷破碎至粒徑小于2mm。
其中,優選地,所述污泥為進行除臭處理過的市政污泥,并控制其含水量在50%~60%之間。
其中,優選地,所述鹽石膏的細度為200目,所述白水泥的細度為200目。
一種利用廢舊陶瓷制備仿古磚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將小麥秸稈送入破碎機,粉碎后備用;
(2)將煤矸石經過篩選除雜后,送入破碎機粉碎,水洗去除雜物和漂浮物后,備用;將廢舊陶瓷破碎至粒徑小于2mm;
(3)將污泥加入強制攪拌機中,再加入EDTA二鈉,強制攪拌5~10分鐘后,靜置30~60min;然后按按配比稱取廢舊陶瓷、廢砂漿、煤矸石、小麥秸稈、玻璃纖維、鐵黑、氫氧化鈣和硫酸鈉,加水強制攪拌30~45min,得混合料;
(4)將通過步驟(3)攪拌均勻后的混合料送入液壓制磚機成型,成型壓力為20~40MPa,24小時后開樣;
(5)養護:成型的仿古磚灑水養護7天。
其中,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所得混合料的含水率為8~1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能工巧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河南能工巧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147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