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支付令牌進行支付方式推薦的方法及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14716.3 | 申請日: | 2018-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993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翀;孫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執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9535 | 分類號: | G06F16/9535;G06Q20/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快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3 | 代理人: | 楊冬玲 |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市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令牌 支付方式 行為軌跡 電子商務技術 用戶行為分析 上下文信息 存儲令牌 發送服務 鏈式存儲 用戶請求 用戶行為 用戶支付 動態的 綁定 條鏈 追溯 分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支付令牌進行支付方式推薦的方法及其裝置,涉及電子商務技術領域。本發明通過上下文追溯的鏈式存儲的用戶的一系列和支付相關的行為軌跡,通過支付令牌中發送服務端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從而進行支付方式推薦。因為每次用戶請求支付的時候都會請求支付令牌,由用戶的唯一USERID綁定,所以可以通過存儲令牌形成和上下文信息,可以形成用戶支付行為的一條鏈式行為軌跡,通過這個動態的行為軌跡分析用戶行為來實現支付方式推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商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支付令牌進行支付方式推薦的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進入大數據時代,支付方式推薦算法和系統已經成為電子商務技術領域內的熱門話題和重點研究內容。支付方式推薦能夠主動快速地挖掘出潛在的客戶,并利用潛在客戶的興趣愛好和購買能力,為潛在客戶推薦感興趣的支付方式,既增加了網站的流量和銷售量,又增加了客戶對支付方式銷售商的信任。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的發展為支付行業帶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為用戶提供便利、快捷支付體驗的同時,確保用戶的敏感數據的安全,而又不降低其可用性?支付產業鏈的各參與方通過多種手段針對交易中的卡片偽造、賬戶濫用及其他形式的欺詐交易提供了安全保護。雖然銀聯芯片卡規范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有卡交易的安全,但針對逐漸普及的無卡交易及新興創新交易,同樣需要對交易進一步的安全保護,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持卡人賬戶數據被非法使用,并防止跨渠道的交易欺詐行為。支付標記化技術與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有望解決這些問題,并可應用于線上與線下多種交易場景。
支付標記化技術是由國際芯片卡標準化組織于2014年正式發布的一項技術,原理在于通過支付令牌(token)代替銀行卡號進行交易驗證,從而避免卡號信息泄露帶來的風險。支付標記化是使用一個唯一的數值來替代傳統的銀行卡主賬號的過程,同時確保該值的應用被限定在一個特定的商戶、渠道或設備。支付令牌可以運用在銀行卡交易的各個環節,與現有基于銀行卡號的交易一樣,可以在產業中跨行使用,具有通用性。
現有的支付方式推薦方法,多數基于用戶畫像和偏好的采集和分析,或是針對支付方式的屬性進行采集和用戶匹配,存在分析數據量大而且推薦效果差,不精確的缺點,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利用支付令牌進行支付方式推薦的方法及其裝置,能更準確,更實時,更智能地向用戶推薦支付方式,極大提高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利用推薦算法實現對支付方式的推薦,本發明的推薦支付的過程是一個循環動態的過程,根據每一次推薦的結果數據不斷去調整支付令牌。在用戶行為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令牌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令牌使用數據和用戶支付行為數據的結合起來進行分析,采用分別對兩者設定不同的權重值的方式,根據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向用戶推薦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通過信息迭代的方式,反饋用戶本次支付行為和支付令牌的使用數據,更新數據庫,重新對令牌信息進行數據分析,更新令牌信息,生成新的分析結果,再次推送。整個令牌生成、令牌數據分析、支付方式過程均為動態過程,不斷的迭代、更新和重復。
本發明的一種利用支付令牌進行支付方式推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響應于用戶進入支付界面,獲取本次的用戶支付行為信息和當前的支付令牌信息;
對支付行為信息和支付令牌信息設置不同的權重值;
根據權重值代入推薦算法計算;
存檔本次的用戶支付行為信息和支付令牌信息;
更新支付令牌信息;
向用戶推薦支付方式。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用戶支付行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時空信息、客戶端信息和貨幣信息。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支付令牌信息包括本次支付金額、前次支付金額、累計金額、前次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的偏好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執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執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147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