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08766.0 | 申請日: | 2018-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267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進;王黎;張鵬程;鄧飛虎;吳子健;王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4 | 分類號: | C02F11/04;C02F11/02;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厭氧消化 剩余污泥處理裝置 耦合反應器 電解 出泥口 攪拌器 進泥口 電機 臭氧發生器 輸出端連接 傳統處理 二次污染 碳化處理 筒體頂部 污泥水解 集氣袋 合理化 內壁 泥泵 筒體 污泥 連通 | ||
1.一種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由上至下沿豎向分為厭氧消化區(A)、微生物電解區(B);
所述筒體頂部設置有電機(11)及集氣袋(1),所述筒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泥口(8);
所述厭氧消化區(A)處設置有進泥口(6),所述進泥口(6)處設置有進泥泵(7),所述厭氧消化區(A)內設置有攪拌器(5),所述攪拌器(5)與所述電機(1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厭氧消化區(A)的內壁上設置有臭氧發生器(9),所述厭氧消化區(A)與所述出泥口(8)連通;
所述微生物電解區(B)內設置電解池陰極(3)及電解池陽極(4),所述電解池陰極(3)設置在所述微生物電解區(B)內壁的周面上,電解池陽極(4)固定在所述微生物電解區(B)內,所述微生物電解區(B)與所述集氣袋(1)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污泥處理裝置還包括:電化學工作站(10);
所述電化學工作站(10)通過鈦絲與所述電解池陰極(3)及電解池陽極(4)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體頂部開設有陰極導線出口(12)及陽極導線出口(13),所述鈦絲穿過所述陰極導線出口(12)及陽極導線出口(13)與所述電化學工作站(10)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解池陽極(4)材料為碳氈(2),所述碳氈(2)表面涂有Pt/C催化層,涂布量為0.5mg/cm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解池陰極(3)材料為鈦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體的頂部還開設有支管口(16);
所述支管口(16)與所述集氣袋(1)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機(11)通過轉軸(17)與所述攪拌器(5)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處理裝置還包括:轉軸支撐柱(14);
所述轉軸支撐柱(14)設置在所述筒體頂部;
所述轉軸(17)設置在所述轉軸支撐柱(14)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厭氧消化-生物電解耦合反應器剩余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體頂部開設有取樣口(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科技大學,未經武漢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0876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酵床
- 下一篇:一種豬糞滲濾床產沼氣及堆肥一體化裝置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