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據轉發方法、裝置、主基站及從基站有效
申請號: | 201811303669.2 | 申請日: | 2018-11-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81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發明(設計)人: | 劉愛娟;張大鈞;孫建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4W36/00 | 分類號: | H04W36/0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據 轉發 方法 裝置 基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轉發方法、裝置、主基站及從基站,其中,數據轉發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二主基站發送的切換請求消息后,若確定新增從基站節點,且確定將預設PDU session的部分數量的flow的SDAP層配置在主基站節點,剩余數量的flow的SDAP層配置在新增的從基站節點,則向第二主基站發送攜帶第一預設信息的切換請求應答消息;其中,第一預設信息包括:配置給第一主基站的所有flow的第一身份標識和與第一身份標識對應的數據轉發地址,以及配置給新增的第一從基站的所有flow的第二身份標識和與第二身份標識對應的數據轉發地址。本方案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實現到目標SN的直接的數據轉發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數據轉發方法、裝置、主基站及從基站。
背景技術
在LTE(長期演進)系統中,E-UTRAN(演進型全球陸地無線接入網)由多個eNodeB(4G基站)組成,eNodeB與EPC(4G分組核心網)之間通過S1接口連接,eNodeB之間通過X2接口連接,為了支持更高的數據吞吐量,UE(終端)可以通過兩個eNodeB實現雙連接。在5G系統中,同樣的,和LTE系統的雙連接類似,也支持eNodeB和gNB(5G基站)的緊耦合互操作(tightinterworking)以及gNB和gNB的雙連接。目前的規范支持切換過程中從雙連接切換到雙連接以及從單連接切換到雙連接。但是,從雙連接或單連切換到雙連接過程中如何支持一個PDU SESSION(協議數據單元會話)下不同flow(流)分別到MN(主基站)節點和SN(從基站)節點的data forwarding(數據前傳),目前還沒有方法解決該問題。
其中,關于對RAN(無線接入網)側架構,eNodeB和gNB的tight interworking的場景下,主要有如下兩種情況,其中第二種場景也包含了NR-NR DC(5G基站雙連接)。
A)LTE是主基站,5G節點為輔基站的場景,通過LTE基站連接到核心網(EPC),如圖1所示(圖中MME是指移動性管理實體,S1-MME是指4G基站與EPC之間的控制面接口,X2是指eNB連接到EPC時,eNB和gNB之間的接口,LTE MeNB是指4G主基站)。
B)5G節點和LTE基站都連接到5G的核心網(5GC),如圖2所示,eNodeB和gNB tightinterworking以及NR-NR DC的示意架構(連接到5GC)。圖中NG是指gNB和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實體AMF之間的接口,Xn是指eNB和gNB連接到5GC時,eNB和gNB之間的接口,NR gNB是指新空口5G基站,eNB是指4G基站。
在eNB和gNB連接到5G-C(5G核心網)的場景下,在NG-U(NG接口用戶面)上建立以PDU session為粒度的用戶面連接(或者稱為用戶面隧道),一個UE可以同時建立多個NG-U上的PDU Session為粒度的用戶面連接(或者稱為用戶面隧道)。每個PDU session下有多個flow,在單連接的情況下,一個PDU session對應一個tunnel(隧道);在雙連接場景下,一個PDU session下的多個flow可能分別配置在MN和SN。
現有技術中,切換過程中增加雙連接的流程中,目標基站在收到源基站的切換請求消息后,根據切換請求消息中攜帶的承載信息決定是否需要建立雙連接。如果需要建立雙連接而且有合適的SCG(Secondary cell group輔小區組)小區,目標MN會向目標SN發起SN addition(SN增加)過程。收到SN的響應后,目標MN才向源基站發送切換響應消息。
在目前的切換響應消息中,目標MN會提供給源MN一個PDU SESSION level(協議數據單元會話級別)的data forwarding的地址。如果目標MN決定將一個PDU session中的部分flow的SDAP(服務數據適配協議)層配置在MN側,另外部分flow的SDAP層配置在SN側,相應的flow的數據需要分別轉發到目標MN節點和目標SN節點。但是,目前的規范不支持該場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036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