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抹灰砂漿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01727.8 | 申請日: | 2018-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20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棟民;王琳琳;張雙成;劉澤;芮雅峰;呂南;馬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壹立方砂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康志梅 |
| 地址: | 11700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抹灰砂漿 砂漿 機制砂 干砂 制備 粉煤灰 環境資源 纖維素醚 淀粉醚 天然砂 細骨料 引氣劑 重量份 薄層 水泥 緩解 保證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抹灰砂漿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砂漿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如下組分:水泥170?290份,粉煤灰70?80份,干砂630?760份,纖維素醚0.8?1.5份,淀粉醚0.2?0.8份和引氣劑0.02?0.07份,其中所述干砂為40?140目的機制砂。本發明利用機制砂作為薄層抹灰砂漿的細骨料組分,在保證抹灰砂漿各項性能的基礎上,降低了砂漿對天然砂的需求,緩解環境資源壓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抹灰砂漿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抹灰砂漿是涂抹在建筑物的墻、頂、地、柱等表面上,直接做成飾面層的裝飾工程,它既可以護基層、增加美觀,又可以為建筑物提供特殊的功能。薄層抹灰砂漿是指砂漿層厚度不大于5mm的抹灰砂漿。相對于普通抹灰砂漿,施工相對簡單,但薄層抹灰砂漿保水率不低于99%,粘性高。
干混砂漿是以膠凝材料、細骨料、礦物摻合料、外加劑等組分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勻制成的粉狀混合物,使用時需與水在施工現場拌合。具有品質如一、使用方便、和易性好、揚塵少等優點。
干混砂漿自19世紀使用以來,在歐洲得到大規模發展與利用,近年來,在中國快速發展,其經濟、效率與質量、環保等方面已日益彰顯出優越性。但我國干混砂漿使用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且價格較高也制約了干混砂漿的推廣應用。
干混砂漿的細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但天然砂資源短缺且成本越來越高,為應對建筑市場的巨大需求,機制砂以質量、品質、資源優勢成為建筑材料的來源之一,將逐漸取代天然砂市場。對機制砂為細骨料制備的薄層抹灰砂漿研究尤為重要。
干混砂漿外加劑有纖維素醚、淀粉醚、引氣劑等,其中纖維素醚種類多,甲基纖維素和乙基纖維素較為實用。淀粉醚為多糖類天然高分子改性而成。引氣劑多為樹脂類、磺酸類以及皂苷類等。
目前機制砂存在粒型差和石粉含量高的問題,因此機制砂生產的砂漿存在砂漿施工性差與空鼓開裂等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薄層抹灰砂漿,其以機制砂作為細骨料,緩解了我國天然砂資源匱乏的現狀。
本發明提供的抹灰砂漿,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如下組分:水泥170-290份,粉煤灰70-80份,干砂630-760份,纖維素醚0.8-1.5份,淀粉醚0.2-0.8份和引氣劑0.02-0.07份,其中所述干砂為40-140目的機制砂。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以重量份數計,所述抹灰砂漿包括如下組分:水泥170-290份,優選230-280份,粉煤灰70-80份,干砂630-760份,優選630-680份,纖維素醚0.8-1.5份,優選0.85-1.25份,淀粉醚0.25-0.6份,優選0.35-0.6份和引氣劑0.035-0.055份。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以重量份數計,所述抹灰砂漿包括如下組分:
水泥175-185份,粉煤灰80份,干砂735-745份,纖維素醚0.8-1.1份,淀粉醚0.4-0.6份和引氣劑0.02-0.04份;優選水泥180份,粉煤灰80份,干砂740份,纖維素醚1份,淀粉醚0.5份和引氣劑0.03份。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以重量份數計,所述抹灰砂漿包括如下組分:
水泥235-245份,粉煤灰80份,干砂675-685份,纖維素醚1.0-1.3份,淀粉醚0.2-0.4份和引氣劑0.03-0.05份;優選水泥240份,粉煤灰80份,干砂680份,纖維素醚1.2份,淀粉醚0.3份和引氣劑0.04份。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以重量份數計,所述抹灰砂漿包括如下組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壹立方砂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未經遼寧壹立方砂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017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