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深層異常體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01562.4 | 申請日: | 2018-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21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遠;錢恪然;劉喜武;劉炯;張遠銀;劉宇巍;李玉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30 | 分類號: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027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深層 異常 地震 速度 建模 方法 系統 | ||
公開了一種中深層異常體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可以包括:步驟1:根據原始模型獲得初始深度域速度模型;步驟2:根據初始深度域速度模型與共中心點道集,進行目標線疊前深度偏移,獲得深度域CRP道集;步驟3:根據深度域CRP道集,拾取剩余速度,進而獲得剩余延遲;步驟4:判斷成像剖面是否存在異常體,若否,獲得最終的深度域速度模型;若是,以更新的深度域速度模型為初始深度域速度模型,重復步驟2?4。本發明根據高信噪比區拾取深層與低信噪比區的剩余速度,判斷異常體并填充,獲得成像剖面清晰、速度譜剩余能量小、道集平整、沿層速度譜剩余小、數據可信度高的深度域速度模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汽地球物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中深層異常體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精確地震速度的求取是地球物理的核心問題之一,無論是對地震資料偏移、時深轉換、靜校正,還是對巖性、巖相和儲層預測,均起著重要作用。傳統的深度域層速度方法是根據疊加速度求均方根速度,再由DIX公式計算層速度,其精度較低,特別是對傾斜界面,即使做傾角校正,其精度也很難滿足實際需要。常規速度分析已經可以滿足常規處理的需要,而無法解決復雜構造的速度分析問題。近些年發展的各種地震成像方法和速度分析方法主要解決的是地下復雜的地質構造,針對更加符合實際的地下地質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產生了如發展的常規疊加速度分析用于解決傾斜地層的傾角時差校正,高階動校正優化來解決大偏移距問題,以及層析技術等。到目前為止,1990年,Deregowski(1990)提出的疊前時間域環速度分析方法;1987年到1989年,Al-yahya提出了剩余曲率疊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1991年到1992年,Mackay和Abma深度聚焦分析疊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1997年,Berkhout基于雙聚焦思想提出的CFP道集偏移速度分析等方法都是疊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中經典的方法。現在很多疊前速度分析方法都或多或少的有這些思想的印記。
不同的速度分析方法速度準確性的判別準則是不同的,針對于主流的疊加速度分析方法來說,主要是以共中心點道集的同相軸是否拉平作為速度正確與否的判別準則。對于偏移速度分析方法來說,一般通過偏移成像的結果的最優化可以判斷用于偏移的速度場是否正確。它是將偏移成像和速度分析結合起來,根據偏移成像的結果的好壞來對初始的速度場模型進行速度的更新,針對不同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有不同的判別準則,目前主流的地震速度建立方法主要為以下三類,具體介紹如下:
(1)1986年,Faye和Jeannot提出分別通過零時間和零偏移距成像條件得到的成像深度是否相等來判斷用于偏移的速度場是否正確。他們提出,用于成像的偏移速度場正確時,在地下成像點位置處零時間成像深度點和零偏移距成像聚焦點位置相同,否則不一致。用于偏移成像的速度較高時,成像深度點大于聚焦深度點,否則,則相反。
(2)1989年,Al-Yahya提出了CIG拉平準則。該速度分析方法的判別準則是如果用于成像的速度場模型正確,則從偏移成像結果中提取出的CIG是拉平的,否則偏移成像中提取的CIG道集表現為向下或者向上彎曲,可以在該同相軸上提取剩余曲率,然后用于更新速度。當用于偏移的速度大于真實速度時,CIG向下彎曲,當用于偏移的速度小于真實速度時,CIG向上彎曲。
(3)基于CFP道集的等時原理。1997年,Berkhout提出的基于雙聚焦理論的疊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方法,速度正確與否的判別準則是使用等(旅行)時原理。該準則認為在用于偏移的速度場正確時,聚焦點響應與其相應的逆時聚焦算子兩者的時差為零,差異時移面板上道集的同相軸是拉平的。否則,則不是拉平的。當速度場偏大時,DTS面板上的道集表現為向下彎曲,當速度場偏小時,DTS面板表現為向上彎曲。根據DTS面板上的非零時差進行速度分析,這點和基于剩余曲率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相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015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