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零部件試驗固定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79667.4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57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魯爽;李紅運;方銳;崔東;栗國;胡帛濤;祁志楠;明星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M7/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薛萌萌 |
| 地址: | 300300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板 支撐架 支桿 支架 零部件試驗 固定裝置 固定框 可調式 上端 鉸接 擋風玻璃 固定夾具 集成一體 汽車領域 便利性 搖擺架 固鎖 下端 搖擺 架設 試驗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零部件試驗固定裝置,屬于汽車領域,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上端設有支桿、支架和對擋風玻璃進行定位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下端與所述背板鉸接,上端與所述支桿的一端鉸接,所述支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架的一端相對背板前后可調式固定連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背板固定連接,所述背板的中部設有搖擺架和兩個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固鎖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搖擺架設在兩個所述支撐架的中間且旋轉可調式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撐架上。本發明將多個試驗的固定夾具集成一體,既節省了空間,又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領域,涉及一種多功能零部件試驗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公眾對汽車安全性能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汽車生產商在車輛配置中普遍安裝了安全氣囊。在安全氣囊研發和約束系統匹配階段,必須進行氣囊靜態展開和沖擊試驗,以檢驗氣囊產品的性能。駕駛員側氣囊安裝在方向盤飾蓋內,零部件試驗時固定起來較方便。而副駕側氣囊安裝在儀表板后面的支架內,不同車型的支架角度也不盡相同,如果針對每個車型的副駕氣囊零部件試驗都制作一套夾具,則時間上和成本上都會造成浪費。
側面碰撞工況中,車門內飾的造型和材料強度對假人的傷害值有重要影響。通過車門內飾的靜態和動態沖擊試驗,可獲得車門內飾的接觸特性。
副駕側氣囊的靜態展開和沖擊試驗、車門內飾靜態和動態沖擊試驗,都屬于零部件試驗,都需要制作固定夾具,每個實驗若都制作特定的夾具,夾具成本會特別高,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零部件試驗固定裝置,將多個試驗的固定夾具集成一體,既節省了空間,又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零部件試驗固定裝置,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上端設有支桿、支架和對擋風玻璃進行定位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下端與所述背板鉸接,上端與所述支桿的一端鉸接,所述支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架的一端相對背板前后可調式固定連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背板固定連接;
所述背板的中部設有搖擺架和兩個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固鎖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搖擺架設在兩個所述支撐架的中間且旋轉可調式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撐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支桿與所述支架配套設置成兩套且對稱設置在所述固定框的兩側,所述支架上豎直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第一調節孔,所述支桿上水平設有兩組第二調節孔,每組第二調節孔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成直線設置,所述第一調節孔與第二調節孔均為長條孔結構,每組所述第二調節孔的兩個與第一調節孔的兩個一一對應固鎖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框的外圈設有壓條,所述固定框的中部橫向位置分散有兩個頂框,所述背板上設有兩個鉸接座,兩個鉸接座之間轉動連接有第一鉸接軸,所述第一鉸接軸連接所述固定框靠近所述背板一端的兩側,所述固定框遠離所述背板的一端橫向設有第二鉸接軸,所述第二鉸接軸與所述支桿遠離所述背板的一端鉸接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支桿、支架和對擋風玻璃進行定位的固定框均設置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通過豎直設置的第一長孔與所述背板固鎖設置,所述搖擺架和兩個支撐架均設在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底板通過豎直設置的第二長孔與所述背板固鎖設置,所述第二底板上設有保護所述搖擺架上氣囊的防護罩,所述防護罩遠離所述背板的一端設有防護端面,所述防護端面通過四角設置的支撐柱與所述第二底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架通過豎直設置的第三長孔與所述第二底板連接,所述支撐架與所述搖擺架通過水平設置的第四長孔進行固定連接,所述搖擺架為開口向上的U形,所述搖擺架的側面設有固鎖孔,所述固鎖孔與所述第四長孔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孔的兩側對稱設有豎直設置的第五長孔,所述第五長孔與所述第四長孔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7966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