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纖拉絲模具除氣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78218.8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816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熊剛;張擁軍;徐成龍;孫貴廷;曲風西;徐良斌;趙劍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凱樂量子通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C25/12 | 分類號: | C03C25/12 |
| 代理公司: | 荊州市亞德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陳德斌 |
| 地址: | 434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纖 拉絲 模具 氣泡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纖拉絲模具除氣泡裝置,屬光棒、光纖加工技術領域。它由內涂進料球閥、外涂進料球閥、光纖模具、光纖模具上端吸附裝置、光纖模具下端吸附裝置、球閥A、球閥B、透明涂料收集罐、真空泵和透明塑料硬管構成,本發明通過真空泵產生的吸附作用,使光纖模具內部產生真空環境,避免涂料泡沫的形成,減少光纖涂料氣泡的產生,縮短了光纖生產過程中涂料排放的時間及排放量,提高了光纖涂覆質量,涂料可再次投入使用。且結構簡單、便于操作與觀察、可拆卸攜帶、工作穩定可靠。解決了現有技術是通過預先排涂料的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排涂料時間短會造成光纖涂覆質量缺陷,排涂料時間較長又會造成較多光纖和涂料浪費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纖拉絲模具除氣泡裝置,屬光棒、光纖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光纖生產過程中的涂覆過程,一般是將加熱后的涂料經過光纖模具先后分兩次涂覆到光纖上形成光纖的內涂層與外涂層,光纖模具作為光纖涂覆的核心裝置,對光纖涂覆起著決定性作用。
現有的光纖涂覆裝置由于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經過加熱后呈熔融狀態的涂料在中央供料系統增壓泵的作用下泵入光纖模具的開始階段容易形成氣泡。光纖涂覆層中存在氣泡將影響光纖的強度、高低溫下的光纖傳輸性能及光纖的使用壽命,嚴重影響光纖質量,由此光纖涂覆中氣泡的消除是光纖生產質量控制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氣泡的消除,在現有生產過程中,一般是通過預先排涂料的模式解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即排涂料時間短會造成光纖涂覆質量缺陷,排涂料時間長又會造成較多涂料的浪費,且排涂料過程中無明確的控制指標來判斷排涂料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由真空泵、涂料收集裝置、收集管道、模具上下端對接吸附裝置組成的光纖拉絲模具除氣泡裝置,通過該裝置中真空泵產生的吸附作用,使光纖模具內部產生真空環境,避免涂料泡沫的形成,達到去除通過光纖模具流出的外涂涂料和內涂涂料的氣泡,減少涂料排放時間及排放量的目的;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穩定可靠,提高光纖生產過程中的涂覆質量,減少涂料的浪費。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該光纖拉絲模具除氣泡裝置由內涂進料球閥1、外涂進料球閥2、光纖模具3、光纖模具上端吸附裝置4、光纖模具下端吸附裝置5、球閥A6、球閥B7、透明涂料收集罐8、真空泵10和透明塑料硬管11構成,其特征在于:光纖模具3的一側分別裝有內涂進料球閥1和外涂進料球閥2,光纖模具3的上部裝有光纖模具上端吸附裝置4,光纖模具上端吸附裝置4的上端通過透明塑料硬管11裝有球閥B7,光纖模具3的下部裝有光纖模具下端吸附裝置5,光纖模具下端吸附裝置5的下端通過透明塑料硬管11裝有球閥A6,球閥A6和球閥B7通過透明塑料硬管11并聯連通后再與透明涂料收集罐8連接;透明涂料收集罐8上通過透明塑料硬管11裝有真空泵10。
所述的透明涂料收集罐8內的與球閥A6和球閥B7連通的透明塑料硬管11的出口靠近透明涂料收集罐8的底部,透明涂料收集罐8內的與真空泵10連通的透明塑料硬管11的入口靠近透明涂料收集罐8的頂部。
所述的真空泵10與透明涂料收集罐8連通的透明塑料硬管11上裝有真空釋放球閥12和真空表9。
所述的真空泵10的輸入功率為320W。
所述的光纖模具上端吸附裝置4和光纖模具下端吸附裝置5為錐體形結構,其大端與光纖模具3密封連接,其小端與透明塑料硬管11密封連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凱樂量子通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凱樂量子通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7821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