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古箏用電磁拾音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275437.0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750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江京亮;彭業(yè)輝;張振宇;杜承翰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R1/46 | 分類號: | H04R1/46;G10D3/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張貴賓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拾音器 鐵芯 設備技術領域 電路板 自行調節(jié) 音量 底架 琴體 音色 傷害 | ||
本發(fā)明涉及古箏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古箏用電磁拾音器。該古箏用電磁拾音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下方安裝有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與外殼之間設有四個拾音器塊,所述拾音器塊由鐵芯、圍繞鐵芯上方與下方的線圈和位于鐵芯和線圈下方的電路板構成。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自行調節(jié)音量音色、安裝簡便,不傷害琴體,價格實惠,使用范圍廣。
(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古箏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古箏用電磁拾音器。
(二)背景技術
目前古箏在演出時,演出場地都會比較大且很亂,單靠樂器本身彈奏發(fā)出的聲音完全不夠,所以需要拾音器將樂器撥動產生的信息轉化為模擬信號傳到調音臺再由音箱輸出,主流拾音方法大體分為兩種:
一是麥克風,一般價格的動圈麥克風拾音效果很差,離得近了很容易嘯叫,不光古箏,其他民樂器也是如此,離遠了拾到的音少就需要調高增益(GAIN)聲音會失真 ;效果好一些的電容麥動輒幾千。一般的演出場地因為設備的限制連普通麥都配不到兩支,所以效果一直不好。
二是用貼片式拾音器,壓電拾音器的一種,一般的壓電拾音器安裝特別麻煩,使用起來是直接貼在音孔附近,能夠拾取充分的面板震動,貼片是很還原,所以琴越好,聲音就越好,從原理上說和壓電拾音器一樣,但他沒有壓電這么大的接觸力,所以使用貼片的聲音相對悶一些。同等效果比麥克風價格低,安裝也較為方便,但是所用的貼片質地脆弱,在反復拆裝過程中容易損壞,一旦不容易貼合接觸不良,會突然沒音,導致演出翻車;所以說古箏目前在低價位的使用穩(wěn)定的拾音器的需求是比較大的,起碼是民樂圈內比較需要的。
(三)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穩(wěn)定耐用、降低成本的古箏用電磁拾音器。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古箏用電磁拾音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下方安裝有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與外殼之間設有四個拾音器塊,所述拾音器塊由鐵芯、圍繞鐵芯上方與下方的線圈和位于鐵芯和線圈下方的電路板構成。
所述各拾音器塊通過內部電路連接電位器和連接線插孔,電位器上設有旋鈕。
所述外殼與底架的兩側通過側殼固定連接,側殼上設有螺釘固定連接。
所述拾音器塊通過螺釘固定于底架上。
所述鐵芯、線圈和電路板的外部設有罩殼。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拾音效果穩(wěn)定,拆裝方便,適用范圍廣泛,可適用于弦距差距不大的所有古箏。可以在所有有音箱的場地使用,并且演奏者可以根據(jù)場地具體情況自行調節(jié)找到最適合的音色音量,價格便宜,適合大眾使用,安裝簡單,不傷害琴體。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中單個拾音器塊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fā)明中拾音器的等效電路圖;
圖中,1外殼,2底架,3拾音器塊,4鐵芯,5線圈,6電路板,7電位器,8旋鈕,9側殼,10連接線插孔,11螺釘,12罩殼。
(五)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外殼1,外殼1下方安裝有底架2,底架2與外殼1之間設有四個拾音器塊3,拾音器塊3由鐵芯4、圍繞鐵芯4上方與下方的線圈5和位于鐵芯4和線圈5下方的電路板6構成,拾音器塊3通過內部電路連接電位器7和連接線插孔10,電位器7上設有旋鈕8,外殼1與底架2的兩側通過側殼9固定連接,側殼9上設有螺釘11,拾音器塊3通過螺釘11固定于底架2上,鐵芯4、線圈5和電路板6的外部設有罩殼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理工大學,未經(jīng)青島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754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