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73299.2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333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梁敏諍;韓勇;屈博;高佳林;趙洪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C1/08 | 分類號: | B24C1/08;B24C7/00;B24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奧文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張文;苗麗娟 |
| 地址: | 030003***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拋丸 處理 表面 粗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包括:選擇拋丸介質,所述拋丸介質選擇為鋼丸;優化鋼丸粒度,0.5mm及以上粒度的鋼丸總量2%,0.3mm~0.425mm粒度的鋼丸總量達到90%左右;控制料倉粒度混合比,鋼丸在拋丸機料倉內的料倉粒度混合比控制為0.3mm~0.355mm粒度的鋼丸占比50%以上,0.5mm及以上粒度的鋼丸占比5%。利用本發明的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能夠有效解決鋼板表面拋打較深、表面形貌不理想、表面粗糙度較大等問題,可以得到最高的清理效率,同時拋丸處理后的冷板表面粗糙度能夠顯著降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不銹鋼軋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不銹鋼行業發展,客戶需求多樣化,為滿足高檔裝飾材料的要求,帶鋼表面性能亟待于提高,特別是提高帶鋼表面質量,降低帶鋼表面粗糙度。
現有技術中,不銹鋼熱軋退火后進行后續工序之前需要進行酸洗,即不銹鋼熱線酸洗,其目的是去掉熱軋及退火過程中在鋼帶表面形成的鐵鱗即氧化鐵皮。由于不銹鋼的鐵鱗中含有與基體結合更為緊密的氧化鉻,造成酸洗困難。因此,為提高酸洗效果,必須在酸洗之前進行酸洗前預處理。對于冷軋鋼卷,酸洗前預處理通常采用化學除鱗法,而對于熱軋不銹鋼(即熱板),酸洗前預處理一般采用機械破鱗法,例如拋丸處理、破鱗輥處理。
拋丸處理是利用離心力使很小的鋼丸以很高速度噴射在運行的帶鋼的表面,將鋼丸的動能轉化為對帶鋼的表面的沖擊力,使得帶鋼的氧化皮從基體脫離,從而達到清除帶鋼表面鐵鱗的效果。拋丸處理的質量取決于拋丸機料倉內鋼丸的質量、數量、噴射速度、沖擊方向、粒度混合比。在質量、噴射速度、沖擊方向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鋼丸的粒度混合比以及鋼丸顆粒數量的控制在拋丸處理的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有技術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拋丸處理工藝,拋丸處理后的熱板表面粗糙度較高,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如何改進拋丸處理工藝以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成為本領域書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利用本發明的方法,通過合理選擇拋丸介質、優化鋼丸粒度以及控制料倉粒度混合比,可以有效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使得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保持在Ra≤3.2μm的水平。
為此,本發明的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包括:
選擇拋丸介質,所述拋丸介質選擇為鋼丸;
優化鋼丸粒度,0.5mm及以上粒度的鋼丸總量2%,0.3mm~0.425mm粒度的鋼丸總量達到90%左右;
控制料倉粒度混合比,鋼丸在拋丸機料倉內的料倉粒度混合比控制為0.3mm~0.355mm粒度的鋼丸占比50%以上,0.5mm及以上粒度的鋼丸占比5%。
優選地,在本發明的降低熱板拋丸處理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中,鋼丸粒度分布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7329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干冰射流拋光的裝置
- 下一篇:一種輪轂專用拋丸清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