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震數據的可視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68569.0 | 申請日: | 2018-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971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朱登明;周文輝;姬慶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V1/34 | 分類號: | G01V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華偉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 地址: | 10019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震 數據 可視化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震數據的可視化方法。該方法包括:對地震數據體進行空間管理,建立離散點之間的拓撲結構,以將所述地震數據體劃分為不同的數據塊;基于可視化的分辨率要求確定需要調度的數據塊規模以及所調度的數據塊在所述拓撲結構中的位置區域;對所調度的數據塊進行可視化繪制。利用本發明的方法,能夠對大規模地震數據快速有效地進行實時可視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可視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震數據的可視化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程度的逐步深入,勘探目標逐漸由常規的構造油氣向非常規、隱蔽、地層和巖性等復雜油氣儲藏過度,這促使開發新的方法和技術以進一步完善對地下儲層的認識和適應新的勘探要求。在這種大背景下,地震勘探作為油氣資源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
數據可視化通過計算機圖形和圖表等方式,將數據的各個屬性從多種角度和維度進行展示,使得人們能夠直觀深入地認識數據及了解數據之間的差異,發現其中蘊藏的模式和規律。隨著計算能力的逐步增強和各類可視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可視化的展現形式變得愈加豐富,表現形式也在不斷變化,例如實時動態數據展示、人機交互應用等,特別是,當前在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中實現或者集成數據可視化功能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地震數據的可視化,尤其涉及到大規模的地震數據體的可視化,一直是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研究中的熱點,對地底地質構造,油藏分析等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探研究中,實現地址模型的可視化,對石油勘探,天然氣勘探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由于地質勘探設備精度不斷增強,地震數據的大小隨著勘探設備精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一個存儲著大范圍區域的地質信息的SEGY格式文件,其大小可達到GB及以上級別,且數據結構復雜具有空間性,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將涉及到大量復雜的數據解析工作。考慮到計算機能力及內存空間不允許無限制的擴大,因此對大規模地震數據處理和可視化時,在數據處理、內外存調度、實時可視化及動態交互上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而現有技術的數據可視化技術存在數據處理效率低、實時性差等限制,對于大規模數據,這些限制尤其明顯。
因此,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提供精度高、計算效率高的大規模地震數據可視化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地震數據的可視化方法,能夠高效地對大規模地震數據進行實時顯示。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地震數據的可視化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對地震數據體進行空間管理,建立離散點之間的拓撲結構,以將所述地震數據體劃分為不同的數據塊;
步驟2:基于可視化的分辨率要求確定需要調度的數據塊規模以及所調度的數據塊在所述拓撲結構中的位置區域;
步驟3:對所調度的數據塊進行可視化繪制。
在一個實施例中,利用八叉樹原理將所述地震數據體構建為包含多層的八叉樹形拓撲結構。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2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21:基于要求的可視化分辨率確定需要調度的所述八叉樹形拓撲結構的層數;
步驟22:根據所確定的層數,自頂而下從所述八叉樹形拓撲結構中調度相應的數據塊,以進行可視化繪制。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步驟21中,根據以下子步驟確定需要調度的八叉樹形拓撲結構的層數:
步驟211:將所述地震數據體以某一分辨率進行可視化顯示的狀態作為基準狀態;
步驟212:確定將所述地震數據體以要求的分辨率進行可視化顯示的狀態相對于所述基準狀態的放縮倍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685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