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259148.1 | 申請日: | 2018-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086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啟義;王立新;邵瑩;韓建;曹偉;高志宏;王俊;王鵬;高杰;倪飛;毛念華;侯勉望;張海;魏慶繁;高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2 | 分類號: | E02D31/02;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頂梁 冠梁 牛腿 斜型 圍護樁 抗浮 擴大端 傾斜面 樁頂 施工 混凝土結構 澆筑混凝土 綁扎鋼筋 圍護結構 向下設置 水浮力 懸出端 頂面 植筋 澆筑 抵抗 | ||
1.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浮體系設置于圍護樁(5)的樁頂,包括牛腿式冠梁(2)和斜型壓頂梁(1);
牛腿式冠梁(2)位于圍護樁(5)樁頂,牛腿式冠梁(2)寬度大于圍護樁(5),懸出端部分的底部向下設置有擴大端,擴大端底部呈傾斜面;
斜型壓頂梁(1)位于圍護樁(5)內側的混凝土結構(6)頂部,并位于牛腿式冠梁(2)的擴大端傾斜面下方,斜型壓頂梁(1)頂面也呈傾斜面,與牛腿式冠梁(2)擴大端的傾斜面對應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斜型壓頂梁(1)底部的混凝土結構(6)表面設置有防水及素混凝土墊層(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牛腿式冠梁(2)懸出端的端面由水平的橫撐(7)支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牛腿式冠梁(2)頂面外側設置有混凝土擋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牛腿式冠梁(2)內的配筋與斜型壓頂梁(1)內的配筋通過連接鋼筋(3)綁扎在一起,形成整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連接鋼筋(3)為牛腿式冠梁(2)的預留配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其特征在于:
圍護樁(5)內的配筋向上與牛腿式冠梁(2)內的配筋綁扎在一起,形成整體。
8.牛腿式冠梁與斜型壓頂梁組合的抗浮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前先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管線,地下建、構筑物情況以及地面障礙物的處理,管線遷改,平整場地,施工圍護樁(5);
步驟二:進行基坑疏干降水施工,確保地下水位在基坑開挖面以下1m,開挖土方,鑿除圍護樁(5)樁頭,施工牛腿式冠梁(2),并預留連接鋼筋(3)的接駁器,施工混凝土擋墻、架設收到支撐;
步驟三:依次開挖至各道支撐位置,并架設支撐,開挖至基底,清理基底、施工接地及防水層、鋪設墊層,自下而上依次澆注混凝土結構(6),包括施作側墻結構外包防水層,依次拆除各道橫撐(7),并施做頂板的防水及素混凝土墊層(4);
步驟四:施工斜型壓頂梁(1),并通過連接鋼筋(3)與牛腿式冠梁(2)組成抗浮體系,分層碾壓回填土方,恢復場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5914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