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頂推施工臨時墊梁系統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57978.0 | 申請日: | 2018-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35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偉;唐韜;王振華;馬曉軍;耿少鵬;陶文龍;郭振方;李子華;黃煜明;龍澤天;連雙偉;易浪;申縣婷;邱成坤;周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三局集團廣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2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墊梁 頂推 施工 支承墊梁 橋墩 梁體 落梁 千斤頂 標高調整 工具領域 施工操作 施工體系 位置分布 支撐裝置 組合安裝 固定式 支撐梁 組裝 保證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臨時墊梁工具領域,尤指一種新型頂推施工臨時墊梁系統及其施工方法,墊梁系統主要包括五重支承墊梁裝置、梁體和橋墩,橋墩為固定式筑臺,五重支承墊梁裝置沿橋墩安裝以支撐梁體,梁體與橋墩之間設置有千斤頂,所述的五重支承墊梁裝置主要包括A型墊梁、B型墊梁、C型墊梁、D型墊梁、E型墊梁及各墊梁的支撐裝置,所述各型號墊梁組合安裝形成多重支承墊梁;所述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步驟:組裝各墊梁、設定各墊梁的位置分布、墊梁運用安排、開展頂推與落梁施工操作;本發明可快速精確地安裝在頂推施工體系中,使得頂推法施工中標高調整更加準確與落梁施工中落梁速度平緩,從而保證了梁體質量及提高了施工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臨時墊梁工具領域,尤指一種新型頂推施工臨時墊梁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頂推法施工是指在沿橋軸線方向的橋臺后設置預制場,設置鋼導梁和臨時墩、滑道、水平千斤頂施力裝置等,具體而言,分節段預制混凝土梁段,用縱向預應力筋連成整體,將梁段逐段頂出去,再在窄出的制梁臺座上繼續下一梁段澆注,這樣反復循環施工的方法即頂推法施工,頂推法施工是鋼橋拖拉法架設原理的應用,所不同的是兩者滑動和施力裝置不同。
在目前的頂推法施工過程中,往往通過澆筑混凝土墊塊形成墊梁,而頂推法施工對平整度要求相差不得大于2mm,但是人工澆筑各支點的混凝土墊塊卻極難達到這么高的精度,故后續施工必然出現返工等問題,且由于混凝土墊塊不可逆,需人工進行高鑿低補處理,導致施工工藝繁瑣,費時費工。
另一方面,在頂推施工完畢之后,必須緊接著進行落梁施工工作,目前,在落梁施工中的落梁凈空僅1m左右,落梁千斤頂頂程僅10cm左右,故受落梁凈空及千斤頂頂程限制的影響,落梁施工只能人工操作與小型工具輔助進配合以完成全程施工,這就要求臨時墊梁既要滿足受力要求也要具備輕巧易操作的特性,因此目前由于落梁設計及工具設計的影響,所涉及的施工操作效率較低,產生的施工結果也并不優良。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公開一種臨時墊梁工具領域,尤指一種新型頂推施工臨時墊梁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頂推施工臨時墊梁系統,包括橋墩和梁體,橋墩從下方支撐梁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梁系統還包括五重支承墊梁裝置,沿橋墩頂部安裝以支撐梁體,梁體與橋墩之間設置有千斤頂;
其中橋墩為固定式筑臺,包括簡支梁橋墩D1-D3、連續梁主墩D4、連續梁邊墩D5-D6和臨時支墩L1-L5,
所述的五重支承墊梁裝置主要包括A型墊梁、B型墊梁、C型墊梁、D型墊梁和E型墊梁,各型號墊梁組合安裝形成多重支承的墊梁系統;
其中所述的A型墊梁為頂推施工墊梁,僅參與頂推施工,在頂推施工過程中安裝, A型墊梁成對設置并對稱安裝在簡支梁橋墩或臨時支墩的頂部兩側,且間距梁體的長度方向中軸線1.9~2.0m處安裝以支撐梁體;主要包括兩個箱型墊梁結構,箱型墊梁結構主要由上下蓋板、四面擋板與加勁板拼接組裝形成,且兩箱型墊梁結構之間通過調整板間隔調節并層疊栓接,加勁板通過縱橫交錯內嵌安裝在上下蓋板、四面擋板圍繞組裝的內部以加固整體安裝,調整板由3~6塊薄層板組成以調節A型墊梁厚度與定位;
所述B型墊梁既參與頂推施工,又參與落梁施工,成對設置并對稱安裝在連續梁邊墩頂部左右側,間距梁體長度方向的中軸線1.9~2.0m處安裝以支撐梁體;成型為塊狀墊梁結構,塊狀墊梁結構主要包括至少三組B型墊板上下安裝栓接而成,每組B型墊板主要由上錨板、夾板、下錨板組成層疊結構,其B型墊板表面輪廓為矩形狀,B型墊板的三邊邊沿設置有凸緣并在凸緣處開設貫穿通孔形成定位孔,定位孔處可安裝螺栓以相互連接各墊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三局集團廣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三局集團廣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579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