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孔化鐵-氮摻雜碳催化劑材料的可循環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55912.8 | 申請日: | 2018-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461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石榴;薛曉熠;李華明;袁壽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88 | 分類號: | H01M4/88;H01M4/9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孔 摻雜 催化劑 材料 循環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微孔化鐵-氮摻雜碳催化劑材料的可循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將可溶性的三價鐵源化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在攪拌條件下迅速倒入一定量的含氮聚合物單體,攪拌條件下,氧化聚合一段時間后進行固液分離,收集濾液和濕潤固體,無需洗滌和干燥過程;
(b)將步驟a得到的濕潤固體與一定量的熔鹽充分混合、干燥得到熔鹽外包型前驅體;所述的熔鹽為鋰、鈉、鉀、鎂、鈣、鋁、鋅的氯化物或者鋰、鈉、鉀、鎂、鈣、鋁、鋅的氯化物的水合物中的一種或者兩種混合物;
(c)將步驟b得到的熔鹽外包型前驅體放入管式爐中,在氮氣、氬氣或者氬氣-氫氣混合氣的惰性氣氛下進行800~1000℃高溫碳化處理1~3小時得到碳化產物;升溫速率為2~10℃/min;
(d)將步驟c得到的碳化產物進行粉碎、酸洗、水洗、干燥處理,得到微孔化鐵-氮摻雜碳材料;
(e)將步驟a固液分離得到的濾液與雙氧水攪拌混合得到三價鐵源溶液,然后重復(a)至(d)過程得到二次鐵-氮摻雜碳材料,以此類推,可循環制備不同批次的鐵-氮摻雜碳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可溶性三價鐵源化合物為氯化鐵、硝酸鐵或者氯化鐵水合物、硝酸鐵水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所述的含氮聚合物單體為吡咯、苯胺、苯二胺或者吡咯衍生物、苯胺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的混合物;含氮聚合物單體濃度控制在0.2~1mol/L之間,三價鐵源濃度控制在聚合物單體濃度的2~2.5倍;所述的氧化聚合過程是在0~50 ℃范圍內磁力或機械攪拌1~5小時,所述的固液分離通過抽濾或低速離心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熔鹽與濕潤固體之間的質量比控制在5:1~15:1之間;所述的充分混合是通過加入水進行攪拌浸潤或者直接研磨或球磨。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所述的粉碎過程使用研磨、碾壓或球磨的方式進行;所述的酸洗過程需要用到的酸為鹽酸、硫酸、硝酸、醋酸中的一種或混合物,酸溶液濃度在0.1~5 mol/L之間;所述的酸洗和水洗過程是浸泡、攪拌、過濾或離心過程,其中酸洗浸泡、攪拌時間為1~5小時,溫度在0~50℃之間;所述的酸洗后的溶液可循環使用。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e)中,所述可循環制備過程是將固液分離后的濾液直接與雙氧水混合、攪拌得到三價鐵源溶液,或者將不同批次循環后的濾液進行混合后與雙氧水混合、攪拌得到三價鐵源溶液;所述的雙氧水為質量分數為30~80wt%的市售雙氧水溶液,所需過氧化氫的摩爾量按照濾液中鐵離子總摩爾量的0.5~1倍加入。
6.一種微孔化鐵-氮摻雜碳催化劑材料,其特征在于,是通過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制備方法制得的。
7.將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孔化鐵-氮摻雜碳催化劑材料用于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水分解或二氧化碳還原領域的電催化劑的用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5591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