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雕塑畫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253304.3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095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葉光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光生 |
| 主分類號: | B44C5/04 | 分類號: | B44C5/04;B44C1/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90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雕塑畫 雕刻 烙鐵 表層硬度 光滑處理 近景畫面 視覺效果 遠景畫面 上色 層次感 雕刻面 透明膠 涂覆 制備 褪色 制作 打磨 滋潤 保存 創(chuàng)作 | ||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雕塑畫的制作方法,首先對畫的輪廓進行雕刻,然后采用烙鐵進行燙烙,強化雕刻面的表層硬度,同時對雕刻面進行光滑處理,避免后期打磨,提高創(chuàng)作效率,在對遠景畫面和近景畫面進行上色后涂覆透明膠,防止畫面褪色,延長保存時間,而且本發(fā)明制備的雕塑畫,視覺效果色彩滋潤和豐富,層次感較強。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表面效果的藝術繪畫領域,具體為一種雕塑畫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畫作大多是平面畫,這種常規(guī)的畫作缺乏立體感,表現力差,隨著人們對藝術品認知的加強,常規(guī)的平面畫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雕塑畫是將平面畫和浮雕融合一起的新藝術品,它以平面畫作為基礎發(fā)展,相比平面畫具有視覺優(yōu)勢,它即有平面畫的藝術感又有浮雕的立體感,層次感強,視覺新穎,更富有欣賞價值,雕塑畫需要先做好浮雕,再加以賦繪。
現有的浮雕材料為軟體材料,雖然可以具有平面畫的質感、立體感強,但是不易保存,長時間容易脫落。而且顏料對雕塑畫的質量也影響巨大。長時間保存后會出現裂紋以及畫面色彩逐漸發(fā)黃的現象,極大的影響了畫的美感。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雕塑畫的制作方法,采用方法制作的雕塑畫,立體感強且能夠長時間保存。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雕塑畫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基材上勾勒畫中近景畫面的形狀;
步驟2,雕刻勾勒的形狀;
步驟3,將烙鐵加熱,對步驟2雕刻的形狀進行燙烙,至全部雕刻面表層硬化;
步驟4,將底色基料涂覆在步驟3得到的雕刻面的表層上;
步驟5,將步驟4制備的基材貼在背板上;
步驟6,將畫中的遠景畫面畫在背板上;
步驟7,對步驟4制備的雕刻面和步驟6制備的遠景畫面按照畫的顏色進行上色;
步驟8,對步驟7彩繪后的近景畫面和雕刻面涂覆透明膠;
步驟9,對步驟8制備的近景畫面和遠景畫面中需要增加亮度的地方,涂覆亮光漆,待亮光漆干燥后得到雕塑畫;
步驟10,對步驟9得到的雕塑畫進行封裝。
可選的,所述步驟2中雕刻的方法為,采用多個刻刀對勾勒的形狀進行雕刻,第一刻刀對形狀進行粗雕刻,然后采用第二刻刀對形狀進行精雕刻,直至將所有形狀雕刻完成。
可選的,步驟3中所述烙鐵的加熱溫度為70℃-90℃。
可選的,步驟4中所述底色基料按質量百分比計,由乳膠20%、凝固劑3-4%和大白粉20%,其余為水,攪拌至糊狀制成。
可選的,步驟6中所述遠景畫面使用的顏料由木屑、膠和色料調制成粘稠狀制成。
可選的,步驟10中采用畫框和玻璃進行封裝。
可選的,所述基材為該為XPS板、KT板或PVC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雕塑畫的制作方法,首先對畫的輪廓進行雕刻,然后采用烙鐵進行燙烙,強化雕刻面的表層硬度,同時對雕刻面進行光滑處理,避免后期打磨,提高創(chuàng)作效率,在對遠景畫面和近景畫面進行上色后涂覆透明膠,防止畫面褪色,延長保存時間。而且本發(fā)明雕塑畫,視覺效果色彩滋潤和豐富,層次感較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山為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所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而不是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光生,未經葉光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533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殼體組件的加工方法、殼體組件及電子設備
- 下一篇:一種包裝材料裱糊壓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