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疏浚淤泥工業廢渣復合固化輕質土及路基分層填筑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46109.8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53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萌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3/00 | 分類號: | E01C3/00;E01C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強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化 疏浚淤泥 輕質土 工業廢渣 復合固化劑 輪胎橡膠粉 分層填筑 脫水 路基 廢棄 施工 生活固體廢棄物 復合 配合比設計 原材料選用 邊坡防護 施工準備 有效解決 再生利用 資源節約 配合比 體積比 土路基 摻量 摻入 輕質 攤鋪 質檢 碾壓 養生 環境保護 生產 | ||
1.一種疏浚淤泥工業廢渣復合固化輕質土及其路基分層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固化輕質土原材料選用
脫水疏浚淤泥:內陸湖泊、河道、水塘以及濱海港口、航道、碼頭清淤整治產生的高含水率淤泥,采用透氣真空快速泥水分離等技術措施處理后,使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變為高液限黏土,含水量降至120%以內;
廢棄輪胎橡膠粉:廢棄輪胎經過粉碎處理后所獲顆粒,外形為帶有棱角的不規則形狀,理化性質均勻穩定,選用10~20目廢舊輪胎橡膠粉,粒徑1~2mm,廢舊輪胎橡膠粉中含3%以上的纖維,堆積體密度約為0.5~0.6g/cm3,不去除廢棄輪胎中的纖維和鋼絲,直接粉碎后用作輕質混合土中的添加物;
工業廢渣復合固化劑:選定磷石膏和堿渣,礦渣和粉煤灰為輔助材料,粉狀磷石膏的粒徑為0.15mm,化學成分為二水硫酸鈣(CaSO4·2H2O),含量達70~90%;堿渣的比表面積大于450m2/kg的微粉;組分為:磷石膏12~30%,堿渣20~50%,礦渣0~30%,粉煤灰0~20%,外加劑0~5%;
(2)固化輕質土配合比設計
固化輕質土配合比是指其中的脫水疏浚淤泥、廢棄輪胎橡膠粉、工業廢渣復合固化劑和水所占的質量比例,脫水疏浚淤泥與廢棄輪胎橡膠粉的摻入體積比為80:20~60:40,復合固化劑摻量為4%~6%;
(3)路基分層填筑施工
固化輕質土路基施工包括施工準備、拌和、攤鋪、碾壓、質檢、養生和邊坡防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疏浚淤泥工業廢渣復合固化輕質土及其路基分層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過程如下:
3.1測量放樣
根據路基設計圖紙,定出測量基準點,以便施工中進行觀測修正,在驗收合格地基上恢復中線,直線段按照每10~15m設一樁,平曲線段按照每5~10m設一樁,并在兩側路肩邊緣外設指示樁;然后進行水準測量,在兩側指示樁上用標記標出固化基層邊緣設計高程;
3.2現場拌和
在固化輕質土拌和制備過程中,脫水疏浚淤泥、復合固化劑和廢棄輪胎橡膠粉應該按照脫水疏浚淤泥→復合固化劑→廢棄輪胎橡膠粉的合理順序進行逐步添加、攪拌;
將稱好的脫水淤泥和復合固化劑加入攪拌機,而開動攪拌機強制攪拌5min以上,至淤泥和固化劑混合均勻時停機;再將稱好的廢棄輪胎橡膠粉加入攪拌機,再次強制攪拌5min以上,直至脫水疏浚淤泥、復合固化劑和廢棄輪胎橡膠粉三者成為均勻的松散狀拌和物為止;
拌和過程中,加水量應隨蒸發量變化及時調整,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以便彌補拌和、運輸和攤鋪過程中的水分散失;
3.3攤鋪與碾壓
自下而上,固化輕質土路基分層填筑,逐層碾壓,松鋪厚度遞減而振動碾壓次數遞增;
松鋪厚度:規定下路堤為30cm,上路堤為25cm,而路床為15~20cm;
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先靜壓再振動再靜壓,從兩邊往中間,先慢后快,直至不同深度處路基壓實度滿足規范要求,以下對下路堤、上路堤和路床施工要求分別說明如下:
3.3.1下路堤
下路堤壓實度標準為K≥93%,采用YZ14JC型單鋼輪振動壓路機,松鋪厚度為30cm,靜壓1遍,強振1遍,弱振1遍,整平靜壓1遍;
3.3.2上路堤
上路堤壓實度標準為K≥94%,采用YZ14JC型單鋼輪振動壓路機,松鋪厚度為25cm,靜壓1遍、強振2遍、弱振1遍,整平靜壓1遍;
3.3.3路床
路床壓實度標準為K≥96%,采用YZ14JC型單鋼輪振動壓路機,松鋪厚度≤20cm,填筑路床頂部最后一層時,壓實厚度≥15cm,靜壓1遍、強振2遍、弱振2遍、整平靜壓1遍;
3.4養生,過程如下:
3.4.1每一標段碾壓完成,并經質檢合格后,立即開始現場養生;在養生期間,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定期灑水,保持潮濕狀態;
3.4.2每天灑水次數視環境溫度而定,環境溫度>20℃,灑水次數≥2次/天;
3.4.3一般情況下,養護時間不宜少于7d;
3.4.4除灑水車外,應該封閉交通;
3.5邊坡防護,過程如下:
3.5.1當路堤高度≤3m時,采用植草或植矮灌的方法進行邊坡防護,邊坡換填30cm以上的種植土,以保證草皮及矮灌的成活率及覆蓋率;
3.5.2當邊坡高度>3m時,采用拱型或人字型骨架進行邊坡防護,骨架采用M7.5漿砌片石或片石砼、素砼等,嵌入坡面深度≥0.8m,在道路縱向每10~15m設1沉降縫,并用瀝青麻絮填塞、防滲,在骨架內植草或矮灌,以強化防護、綠化坡面;
3.5.3路基邊坡平臺:采用漿砌片石或砼封閉,需綠化時于邊緣設種植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4610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