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一體式生物滴濾池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45952.4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199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2 |
| 發明(設計)人: | 蒯琳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湖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04 | 分類號: | C02F3/04;C02F11/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新蘇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孫懷香 |
| 地址: | 214028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池 生物滴濾池 外池體 嵌套 均質調節池 沉淀池 分層 內腔 外壁 外池 體內 內腔分隔 整體構件 制造成本 組件整合 合圍 內壁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一體式生物滴濾池,其包括:外池體,第一內池體,所述第一內池體嵌套于所述外池體內;第二內池體,所述第二內池體嵌套于所述外池體內并位于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外側;所述第一內池體、所述第二內池體將所述外池體的內腔分隔為均質調節池、分層生物滴濾池和沉淀池,其中: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內腔形成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所述第二內池體的內腔形成所述沉淀池,所述外池體的內壁、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內池體的外壁合圍形成所述均質調節池。本發明將各個分散的組件整合成一個整體構件,減少了占地面積,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式生物滴濾池。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是環境工程的主要任務,相關處理工藝有很多,國內外一般都采用生化方法處理生活污水,因為污水的可生化性強。其中,采用分層生物滴濾技術的污水處理工藝是一種處理效果比較好的方法。
采用分層生物滴濾技術的污水處理系統一般包括均質調節池、分層生物滴濾池與沉淀池等組件,現有技術中,這些組件為分散式結構,各組間之間經過管道連接。分散式結構致使整個污水處理系統占地面積大、制造成本高、運輸及組裝過程復雜,因此難以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
為了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種一體式生物滴濾池,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一體式生物滴濾池,其包括:
外池體,
第一內池體,所述第一內池體嵌套于所述外池體內;
第二內池體,所述第二內池體嵌套于所述外池體內并位于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外側;
所述第一內池體、所述第二內池體將所述外池體的內腔分隔為均質調節池、分層生物滴濾池和沉淀池,其中: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內腔形成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所述第二內池體的內腔形成所述沉淀池,所述外池體的內壁、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內池體的外壁合圍形成所述均質調節池;
污水依次經過所述均質調節池、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所述沉淀池后排放。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外池體、所述第一內池體和所述第二內池體均為圓筒狀罐體,所述外池體、所述第一內池體和所述第二內池兩兩之間相互抵靠。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外池體、所述第一內池體和所述第二內池體均為玻璃鋼材質。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外池體的側壁的頂部設有生物滴濾池進水口,待處理的污水經所述生物滴濾池進水口進入至所述均質調節池內。所述第一內池體的側壁的底部設有一連通所述均質調節池和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的污水通孔,經均質調節處理后的污水經所述污水通孔離開所述均質調節池并流至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的底部。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內布置有生物滴濾層及貫穿所述生物滴濾層的第一提升管道和第二提升管道,所述第一提升管道及所述第二提升管道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的底部,所述第一提升管道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生物滴濾層,所述第二提升管道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生物滴濾層后向外彎折并延伸至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的頂部設有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及布水系統,所述布水系統連接在所述第一提升管道的上端,所述第一提升泵設置在所述第一提升管道上,所述第二提升泵連接在所述第二提升管道上,經生物滴濾處理后的污水經所述第二提升管道離開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并進入至所述沉淀池內。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生物滴濾層的底端與所述分層生物滴濾池的底部保留有安裝間隙以形成污水集聚空間。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生物滴濾層內形成有自上而下貫穿所述生物滴濾層的呼吸通道,所述第一提升管道及所述第二提升管道貫穿所述呼吸通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各個分散的組件整合成一個整體構件,減少了占地面積,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推廣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湖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大湖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459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