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光伏基站的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43780.7 | 申請日: | 2018-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652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菲;李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4 | 分類號: | B07C5/344;B07C5/34;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黃振華 |
| 地址: | 21001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基站 動力電池 梯級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光伏基站的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方法,包括:對廢棄的動力電池通過電池共用管理器進行篩選,將不同型號、容量、新舊的電池進行分組,并將折舊率超過閾值的電池剔除,對廢棄的動力電池通過電池共用管理器進行篩選,將不同型號、容量、新舊的電池進行分組,通過大數據篩選將不符合要求的電池剔除。利用梯級電池逐步替代存量鉛酸電池,實現資源充分利用,逐步淘汰鉛酸電池,避免資源浪費。本發明電池利用過程能夠保證梯級電池利用的參數要求,并且有效避免了對電池的浪費及破壞,篩選方法精準高效,保證了梯級電池利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涉及一種基于光伏基站的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梯級電池各項性能指標優于鉛酸電池,完全滿足基站應用。梯級電池相比鉛酸電池在循環壽命、能量密度、高溫性能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各項性能指標優于鉛酸電池。梯級電池在技術上完全滿足現網各種工況備電需求,不同循環壽命梯級電池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經濟效益明顯。
目前梯級電池應用方法主要有三種:電芯級重組方案、模組級重組方案和PACK封裝應用方案,對于梯級電池應用的核心在于需要根據電池的外特性參數,對電池的性能進行判斷并分選,并以此作為電池成組的依據。且對于梯級利用的動力電池,由于其安全性能和電化學性能的下降,因此在使用前,需對其健康狀態和安全性進行評估。
現有技術中具有一些對梯級電池的利用方法,現有的方法存在一些技術問題,例如專利號CN102396099的技術方案,其對梯級電池的利用是采用對廢舊鉛酸動力電池負極板的回收利用,其回收工藝復雜,回收成本高;例如現有的技術方案,其動力電池回用步驟包括(1)外觀識別,(2)性能特性分析,(3)微觀結構變化,其優點是能夠通過無損檢測手段和方法對梯級利用動力電池進行篩選,但是其不足之處在于,篩選步驟過于簡單,分類方法粗糙,篩選后的動力電池循環使用匹配率較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需要提供一種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方法,來判斷動力電池的性能來實現梯級利用動力電池的分選。本方法通過改進的方法步驟,主要采用無損檢測方式,無需復雜工藝,回收成本較為低價;其次本發明的梯級電梯利用方法在現有的篩選步驟中進行改進,增加對電池進行分組并進行余能測試,并設計梯級電池利用裝置用于安置配置分選好的電池,使得整個動力電池得到最高效的再利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基于光伏基站的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對廢棄的動力電池通過大數據篩選將不符合要求的電池剔除,將剩余的動力電池根據電量范圍或PCM相變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質量進行分組;
步驟2:余能測試:將步驟1分組后的動力電池分別進行余能測試,并判斷放電容量是否滿足預設的余能要求,即判斷電池余量是否達到預設標準,將沒有達到預設標準的電池剔除,進入步驟3;
步驟3:將滿足余能要求的動力電池進行性能特性分析,該性能特性分析包括歷史運行參數分析和基本參數試驗分析,剔除不符合條件的動力電池;
步驟4:將步驟3分析后的動力電池進行內部結構掃描,掃描方式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或工業CT(工業CT(industri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是指應用于工業中的核成像技術),并將掃描結果進行分析,判斷內部結構形變量是否超出閾值,將超出閾值的動力電池剔除,進入步驟5;
步驟5:將步驟4得到的動力電池根據不同類別置于梯級電池利用裝置的不同空間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4378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