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43677.2 | 申請日: | 2018-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16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秀普;陳劍培;申東婭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3/00 | 分類號: | H01P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1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波導 介質槽 上表面 傳輸電磁波 微帶線電路 基片集成 金屬圓形 模式轉換 阻抗匹配 槽間隙 介質板 金屬層 下表面 印刷 貼片 接地金屬層 饋電微帶線 人工磁導體 上層介質板 下層介質板 周期性金屬 波導結構 傳輸模式 漸變線 金屬槽 多排 下層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SIGGW)結構,該波導由兩層層介質板連接而成。上層介質板的上表面印刷有金屬層,金屬層兩端連接過渡漸變線和饋電微帶線,實現波導與微帶線電路的模式轉換和阻抗匹配;下層介質板的上表面兩側印刷有金屬圓形貼片,中間是介質槽;下表面印刷有接地金屬層,下表面的兩側分別打入多排周期性金屬過孔,與上表面的金屬圓形貼片相連,形成人工磁導體結構。該波導在下層介質槽和其上方介質板中傳輸電磁波,傳輸模式為TE10模。本發明實現了介質槽傳輸電磁波,解決了金屬槽波導的難集成、體積大等問題,并實現了與微帶線電路的模式轉換和阻抗匹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結構。
背景技術
波導作為傳輸電磁波的媒介,因其高功率容量、低傳輸損耗等特點,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微波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和頻譜資源的日益緊張,小型化、集成化等對微波電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矩形波導因體積大、難集成等缺點很難適應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微帶線、帶狀線等由于其損耗大等缺點也難以勝任。
間隙波導(Gap Waveguide, GW)是一種新型波導結構,由兩塊平行的金屬導體板制成,上層金屬板作為一個理想電導體(PEC),下層金屬板上有中間的金屬脊/空氣槽和兩側周期性金屬釘形成的人工磁導體(AMC)構成,上下層之間為空氣間隙層,電磁波會沿著金屬脊/空氣槽進行傳播。間隙波導由于其上下封閉的金屬導體板使得電磁波只能在內部傳播,尤其是垂直極化的空氣槽間隙波導結構,其損耗僅次于傳統的矩形波導。
由于全金屬的結構,間隙波導很難再電路中進行集成,為了改進這一缺陷,研究人員開始考慮使用印刷電路板(PCB)技術來實現間隙波導,如微帶脊間隙波導。微帶脊間隙波導采用PCB技術,通過介質板上印刷微帶脊和蘑菇狀電磁帶隙結構來實現金屬脊和AMC。而基片集成間隙波導(SIGW)技術在此基礎上,將空隙間隙改進為介質間隙,改進了空氣間隙的不穩定因素,使得加工也更加簡便,且微帶脊的走線也更加靈活自由。
本發明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針對全金屬制的空氣槽間隙波導進行基片集成,不僅加工簡便,而且其傳輸特性可以利用電路中的參數進行控制,實現了波導工作頻率的可調諧。對比SIGW結構的準TEM模式傳輸,該發明傳輸TE模式,更容易進行模式分析和模式轉換,且減小了SIGW的微帶金屬脊的傳導損耗。
本發明內容,經文獻檢索,未見與本發明相同的公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設計出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
本發明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結構包括:上層介質板(1),下層介質板(2),其中:
a、上層介質板(1)的上表面印刷由金屬層(3),上表面金屬層(3)的兩端分別與印刷的過渡漸變線金屬層(4、6)和饋電微帶線金屬層(5、7)連接,微帶線金屬層(5、7)作為波導的兩個輸入/輸出端口,可以與其他微帶線器件或接頭相連;
b、下層介質板(2)的上表面的兩側分別印刷有多排金屬圓形貼片陣列(11,12),下層介質板(2)的上表面未印刷金屬圓形貼片的中間位置為介質槽(9);下層介質板(2)的下表面印刷有接地金屬層(8),兩側分別打入多排周期性金屬過孔(10),金屬過孔(10)與金屬圓形貼片(11,12)同圓心相連,形成蘑菇狀電磁帶隙(EBG)結構陣列;
c、上層介質板(1)和下層介質板(2)可通過粘接或螺絲固定在一起,上層介質板(1)與下層介質板(2)長度和寬度相同。
如上所述的一種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結構,上層介質板(1)為基片集成槽間隙波導的間隙層,其厚度小于傳播波長的1/4;上層介質板(1)的過渡漸變線金屬層(4、6)和饋電微帶線金屬層(5、7)為波導與微帶線的轉接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大學,未經云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436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