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42783.9 | 申請日: | 2018-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617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魏青竹;苗鳳秀;張樹德;連維飛;胡黨平;倪志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騰暉光伏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1/0216 | 分類號: | H01L31/0216;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孫仿衛;李萍 |
| 地址: | 215542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鈍化膜層 氧化鋁 電池背面 鈍化結構 氧化硅 氮化硅鈍化 硅基 膜層 制備 背面鈍化結構 電池開路電壓 電池轉換效率 硅基底表面 短路電流 鈍化效果 依次層疊 內反射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及其制備方法。一種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包括硅基底,還包括依次層疊的氧化硅鈍化膜層、氧化鋁鈍化膜層及氮化硅鈍化膜層,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形成于所述硅基底上,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形成于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上,所述氮化硅鈍化膜層形成于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上。該背面鈍化結構有助于減少硅基底表面態密度,具有較低的內反射,同時氧化鋁保持良好的鈍化效果,提升電池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進而提升電池轉換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太陽能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提升光伏發電效率是太陽能電池行業內一直奮斗的宗旨,電池端通過工藝改進不斷的提升電池效率, P型PERC單晶硅電池是目前最流行的單晶高效電池技術之一,其通過在常規產線上增加背鈍化和激光設備及抗LID設備即可實現PERC電池的升級改造。與目前常規單晶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設備兼容性高,設備成本增加低,工藝流程相對其它高效電池簡單。目前PERC電池最核心的工藝為背鈍化技術,通過提升背鈍化效果,提升電池效率,目前普遍使用的沉積背面鈍化膜層結構為氧化鋁+氮化硅結構。
目前PERC電池AlOx/SiNx背鈍化技術已經成熟,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很難有效率上的增益,如果不改變膜層結構進一步提升鈍化效果,提高PERC電池的效率很難有突破(除去疊加技術,如選擇性發射極等)。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及其制備方法,該背面鈍化結構有助于減少硅基底表面態密度,具有較低的內反射,同時氧化鋁保持良好的鈍化效果,提升電池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進而提升電池轉換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包括硅基底,還包括依次層疊的氧化硅鈍化膜層、氧化鋁鈍化膜層及氮化硅鈍化膜層,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形成于所述硅基底上,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形成于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上,所述氮化硅鈍化膜層形成于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上。
進一步地,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的厚度為1-2nm,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的厚度為15-25nm,所述氮化硅鈍化膜層的厚度為110-130nm。
進一步地,所述硅基底為P型硅基底。
進一步地,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及所述氮化硅鈍化膜層分別采用PECVD技術沉積形成。
更進一步地,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及所述氮化硅鈍化膜層在同一腔體中沉積形成。
更進一步地,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由N2O與SiH4反應形成。
更進一步地,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由N2O與硅基底反應形成。
本發明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如上所述的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的制備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采用PECVD技術使N2O與SiH4反應沉積形成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
采用PECVD技術使三甲基鋁與N20反應沉積形成所述氧化鋁鈍化膜層;
采用PECVD技術NH3與SiH4反應沉積形成所述氮化硅鈍化膜層。
一種如上所述的PERC電池背面鈍化結構的制備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采用PECVD技術使N2O與硅基底反應沉積形成所述氧化硅鈍化膜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騰暉光伏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騰暉光伏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4278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