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級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40300.1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852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1 |
| 發明(設計)人: | 鄭金玉;王成強;羅一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9/08 | 分類號: | B01J29/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級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一種多級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一種硅鋁材料進行二交二焙,所說的硅鋁材料,同時含Y型分子篩和擬薄水鋁石結構的介孔氧化鋁層,且介孔氧化鋁層生長于Y型分子篩的晶粒表面并均勻地將分子篩晶粒包覆其中,介孔氧化鋁層的無序結構從Y型分子篩的FAU晶相結構的有序衍射條紋邊緣延伸生長,兩種結構搭建在一起;以氧化物重量計,該硅鋁材料的化學組成為(4~12)Na2O·(20~60)SiO2·(30~75)Al2O3;該硅鋁材料的粒度參數D(V,0.5)=1.8~2.5、D(V,0.9)=4.0~8.0。該方法得到的多級孔復合材料活性中心可接近性高,反應性能更加優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級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由氧化 鋁介孔層包覆于分子篩表面的多級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催化裂化是石油煉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工藝過程,廣泛應用于石油加工 工業中,在煉油廠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催化裂化工藝中,重質餾分如 減壓餾分油或更重組分的渣油在催化劑存在下發生反應,轉化為汽油、餾出 液和其他液態裂化產品以及較輕的四碳以下的氣態裂化產品。催化裂化反應 過程遵循正碳離子反應機理,因此需要使用酸性催化材料,特別是具有較強B 酸中心的催化材料。無定形硅鋁材料即是一種酸性催化材料,其既具有B酸 中心又具有L酸中心,是早期催化裂化催化劑中的主要活性組分,但由于其 裂化活性較低且所需要的反應溫度比較高逐漸被結晶分子篩所替代。結晶分 子篩是一類孔徑小于2nm、具有特殊晶相結構的多孔材料,根據IUPAC的定 義,孔徑小于2nm的材料命名為微孔材料,因此結晶分子篩或沸石一般均屬 于微孔材料,這類微孔分子篩材料由于具有較為完整的晶體結構以及特殊的 骨架結構,因此具有較強的酸性及較高的結構穩定性,在催化反應中顯示出 很高的催化活性,廣泛應用于石油加工和其他催化工業中。
Y型分子篩作為一種典型的微孔分子篩材料,由于其孔道結構規整,穩 定性好,酸性強,在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用于催化 裂化催化劑中時,通常需要對Y型分子篩進行一定的改性處理,如通過稀土 改性抑制骨架脫鋁,提高分子篩結構穩定性,增加酸中心保留程度,進而提 高裂化活性;或經過超穩化處理,提高骨架硅鋁比,進而提高分子篩的穩定 性。
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耗竭,原油重質化、劣質化趨勢明顯,摻渣比例不 斷提高,同時市場對輕質油品的需求未減,因此近年來在石油加工工業中越 來越重視對重油、渣油的深加工,很多煉廠已開始摻煉減壓渣油,甚至直接 以常壓渣油為裂化原料,重油催化裂化逐漸成為煉油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關 鍵技術,而其中催化劑的大分子裂化能力則是關注的焦點。在常規裂化催化 劑中Y型分子篩是最主要的裂化活性組元,但由于其較小的孔道結構,在大 分子反應中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孔道限制作用,對于重油或渣油等大分子的裂化反應同樣顯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對于重油催化裂化,需要使用孔 徑較大,對反應物分子沒有擴散限制,且具有較高裂化活性的材料。
根據IUPAC定義,孔徑介于2~50nm的材料為介(中)孔材料,而重油 或渣油等大分子的尺寸范圍正處于這個孔徑范疇內,因此介孔材料特別是介 孔硅鋁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催化領域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介孔材料最早出現 在1992年,由美國Mobil公司首先研制成功(Beck J S,Vartuli J Z,Roth W J et al.,J.Am.Chem.Comm.Soc.,1992,114,10834-10843),命名為M41S 系列介孔分子篩,包括MCM-41(Mobil Corporation Material-41)和MCM-48 等,分子篩的孔徑可達1.6~10nm,均勻可調,孔徑分布集中,比表面積和 孔體積大,吸附能力強;但由于該類分子篩的孔壁結構為無定形結構,水熱 穩定性差且酸性較弱,無法滿足催化裂化的操作條件,工業應用受到很大的 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403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