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船舶主機及齒輪箱的基座底腳螺栓孔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37499.2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065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馬鴻順;姚海;魏青霖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73/00 | 分類號: | B63B73/00;B63B17/00;B63H23/02;B63H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濤 |
| 地址: | 20012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船舶 主機 齒輪箱 基座 螺栓 定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船舶主機及齒輪箱的基座底腳螺栓孔定位方法,該定位方法包括:S1在齒輪箱基座面板和主機基座面板上標定軸系中心線及第一角尺線、第二角尺線,所述第一角尺線上確定第一定位點;S2根據主機中心線與軸系中心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在主機基座內檔的三根角鋼上以及齒輪箱基座面板上標定主機中心線;S3根據與第一角尺線的相對位置關系,標定齒輪箱油底殼中心線;S4根據齒輪箱底腳螺栓孔與齒輪箱油底殼中心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劃出油底殼中心線左右兩側的底腳螺栓孔位置;S5根據齒輪箱底腳螺栓孔布置圖在齒輪箱基座上劃出其余底腳螺栓孔位置。本發明的有利于船廠降本增益和提質增效,可從根本上提高船廠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船舶建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船舶主機及齒輪箱的基座底腳螺栓孔定位方法。
背景技術
船舶主機和齒輪箱的軸向定位偏差將直接決定蓋斯林格聯軸器的安裝精度(廠家要求主機輸出端與齒輪箱輸入端的軸向安裝間距允許偏差范圍為:±0.5mm),若此精度失控,極有可能造成今后軸系運轉時扭振超標的現象。因此,主機和齒輪箱的軸向定位偏差將直接影響蓋斯林格聯軸器的使用性能。此外,主機和齒輪箱的橫向定位偏差將會造成軸承偏心運轉,從而影響軸承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進而影響整個推進系統的推進效率和運轉壽命。因此,需對船舶主機和齒輪箱進行精確定位。
船舶主機和齒輪箱的位置取決于基座底腳螺栓孔的位置,而后者的定位是根據軸舵系找中時確定的軸系實際中心線,在主機和齒輪箱基座面板上,用劃針和樣沖標定主機和齒輪箱底腳螺栓孔的中心線來實現的。盡管主機和齒輪箱的底腳螺栓孔的數量較多,但主機和齒輪箱的底腳螺栓孔都位于各自基座平面上,且相對位置在圖紙上都有說明,只要其中的一個基準孔位置定了,其余底腳螺栓孔的位置便可確定,因此,主機和齒輪箱基座底腳螺栓孔劃線的關鍵點在于“找準”基準孔的位置,同時需確保各螺栓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通常,船體結構設計時會為齒輪箱的油底殼設計一個專用的容納空間,因此,齒輪箱的軸向位置是由其所在的船體結構位置決定的,只要整個軸系的軸向尺寸滿足設計要求(一般而言,采用聯軸器連接形式的軸系軸向尺寸有±50mm的調整量),齒輪箱的位置也就相對固定了。由于主機與齒輪箱的相對位置是由連接兩者的蓋斯林格聯軸器決定的,因此,只要齒輪箱的位置定了,主機的位置也就隨之而定。
問題在于主機基座面板與齒輪箱基座面板不在一個面上,存在高度差,這就增加了其底腳螺栓孔的劃線難度。為此,就需要一個參照物,將齒輪箱與主機的軸向相對尺寸通過該參照物“引”到主機基座面板上,這在以往是采用在主機基座面板上沿著底腳螺栓孔的中心連線向齒輪箱基座拉鋼卷尺,同時在齒輪箱基座面板上沿著鋼卷尺立一根鋼直尺,通過讀取鋼直尺的位置刻度來測算主機底腳螺栓孔的位置,但鋼直尺與齒輪箱基座面板的垂直度、鋼卷尺與鋼直尺的垂直度以及鋼直尺的直線度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就容易造成測量尺寸的累積誤差偏大,有時偏差能達到5mm左右。問題的關鍵點在于產生了偏差往往不易發現,需等到主機和齒輪箱都吊裝到位后,在安裝蓋斯林格聯軸器前主機和齒輪箱對中時才能發現,但為時已晚,如何將偏差消滅在“萌芽”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急需一種主機和齒輪箱基座底腳螺栓孔的精確劃線方法。此外,主機和齒輪箱底腳螺栓孔數量較多(采用雙軸系雙機并車推進系統的主機和齒輪箱底腳螺栓數量多達200根左右),因此,底腳螺栓孔的劃線方法與劃線效率直接相關。以往在標定各個底腳螺栓孔的相對位置時是利用矩形對角線相等的特性通過多次嘗試的方法來確保底腳螺栓孔中心連線與軸系中心線和主機中心線的平行和垂直關系,此做法效率低下且難以保證精度,因此,方法對則事半功倍,基于此本發明通過借助經緯儀、一種L型專用輔助測量工裝以及劃規等對主機和齒輪箱基座底腳螺栓孔進行劃線以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3749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