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逆流換熱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37140.5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960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斯特凡·克斯特;多米尼克·謝爾涅茨 | 申請(專利權)人: | 翰昂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02 | 分類號: | F28D7/02;F28D7/00;F28F2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丁永凡;張春水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部容器 螺旋狀 逆流換熱器 接片 換熱流體 換熱管 殼體 流動路徑 環周面 徑向外端部 方向流動 徑向向外 柱形 流動 延伸 制造 | ||
1.一種逆流換熱器,所述逆流換熱器具有:
內部容器(10),所述內部容器具有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接片(12);
柱形的殼體(30),其中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和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徑向外端部接觸,使得構成流動路徑,在所述流動路徑中,第一換熱流體能夠在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和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之間流動;
螺旋狀的換熱管(21),所述換熱管在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之間延伸,使得第二換熱流體在所述換熱管(21)之內能夠與所述第一換熱流體的流動方向相反地流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所述殼體(30)由能延展的或能塑性變形的材料構成。
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螺旋狀的所述換熱管(21)具有光滑的外環周面且不具有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螺旋狀的所述換熱管(21)具有縱向的肋,所述縱向的肋在拉伸狀態下沿軸向方向在所述換熱管(21)的外表面上延伸。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螺旋狀的所述換熱管(21)和所述內部容器的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在軸向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斜率。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所述內部容器的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具有至少一個中斷部,其中優選的是,在所述內部容器上每隔一匝地缺少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所述內部容器(10)的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是能變形的。
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所述內部容器(10)的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由塑料、優選由雙組份塑料構成。
9.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逆流換熱器,
其中螺旋狀的所述換熱管(21)不與所述殼體(30)和/或所述內部容器(10)接觸。
10.一種用于制造逆流換熱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提供內部容器(10)和螺旋狀的換熱管(21),所述內部容器具有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接片(12),其中螺旋狀的所述換熱管(21)的斜率對應于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斜率;
將螺旋狀的所述換熱管(21)旋入到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匝中;
提供所述逆流換熱器的柱形的殼體(30),其中柱形的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的直徑設計成,使得其至少對應于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徑向外端部的直徑,或者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直徑大于柱形的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
通過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徑向外端部和柱形的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之間的接觸,在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和所述殼體(30)之間產生封閉的流動路徑。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其中徑向向外突出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具有比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更大的直徑,其中所述內部容器(10)的螺旋狀的所述接片(12)的徑向外端部在產生閉合的流動通道時與所述殼體(30)的內環周面接觸并且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翰昂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翰昂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3714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