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直接塑形紙泥及其制備方法及紙胎漆器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34773.0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84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東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東杰 |
| 主分類號: | B44C3/04 | 分類號: | B44C3/04;B44C3/12;D21H11/14;D21H17/67;D21H17/37 |
| 代理公司: | 天津諾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欒志超 |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閔行區龍吳***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塑形 漆器 紙泥 紙胎 開模 制備 復合材料 紙粘土 吸水 紙漿 壓制 裱糊 復雜工藝 便捷性 脫模紙 紙雕塑 可塑性 翻模 可用 耐水 胎體 制作 成型 質地 堅韌 配方 替代 拓展 創作 自由 制造 作品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直接塑形紙泥及其制備方法,以及使用該可直接塑形紙泥制造直接塑形紙胎漆器、脫模紙胎漆器、復合材料直接塑形紙胎漆器、翻模紙胎漆器的方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紙泥配方獨特,非簡單的紙漿也非紙粘土,具有可塑性好、成型便捷、堅韌強度大、耐水、與多種材質結合好、適于髹漆等優點解決了現有紙粘土干燥后只能做紙雕塑、不能髹漆的缺點;可以無須開模直接塑形,無須吸水,拓展了創作手段的便捷與自由度,可以制成傳統裱糊工藝,與紙漿開模壓制工藝所制作不出的器型,有手段的獨創性;也可用于開模,但在具體工藝上也大大提升了便捷性和自由程度,不用壓制,不用吸水,可便捷的制作復合材料作品;可替代其它他質地胎體的復雜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工藝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直接塑形紙泥及其制備方法及紙胎漆器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漆藝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已發現其使用的痕跡,戰國時期則更加發達,而在漢代,漆器作為日用器具已日漸普遍,唐代以后的漆器更是走向繁榮。作為漆藝主體的漆器,既是實用器皿,又是裝飾物品,造型優雅別致、色彩變幻多樣、紋飾生動流暢,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中一道特殊的藝術景觀。現存所有的漆器工藝,除去福州脫胎漆器、陽江紙胎漆器是以制胎技法為特色外,北京剔紅、揚州百寶嵌、平遙推光、廣東暈金等,以致日本蒔繪、韓國螺鈿等工藝都是針對器物表面髹漆裝飾的工藝。而福州脫胎漆器,陽江紙胎漆器的工藝手段都是以布或紙層層裱糊的方式使胎體成型的。但目前傳統漆器創作過程中,由于底胚造型有限,導致很多脫胎漆藝家無法隨心所欲的進行創作。
紙漿壓制工藝在各領域應用并不鮮見,廣泛應用于環保一次性飯盒等領域,也有應用于工藝品制造,但現有紙泥在制造紙胎過程中出現需要開模、且容易開裂變形、強度不夠、直接塑形困難等問題,在工藝品制造領域很難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堅韌可塑性好、強度高、成型便捷、耐水、與多種材質結合好、適于髹漆的可直接塑形紙泥,以及使用該可直接塑形紙泥制造直接塑形紙胎漆器、脫模紙胎漆器、復合材料直接塑形紙胎漆器、翻模紙胎漆器的制造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直接塑形紙泥,其原料按照重量份數有以下組分制成:紙張80-120份,白乳膠45-85份,鈦白粉8-13份,立德粉8-13份,丙烯樹脂17-23份,礦物色粉8-13份,硅烷偶聯劑1-4份,分散劑3-6份,防腐劑1-3份,水130-200份。
技術方案中,優選的,紙張100份,白乳膠60份,鈦白粉10份,立德粉10份,丙烯樹脂20份,礦物色粉10份,硅烷偶聯劑3份,分散劑5份,防腐劑2份,水150份。
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分散劑為磷酸鈉、藻酰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氧化聚乙烯或乳化甲基硅油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物。
一種可直接塑形紙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80-120份紙張人工撕碎得到碎紙料片,洗滌沉渣去雜質;
2)將碎紙料片用130-200份清水浸泡0.5-2分鐘;
3)使用打漿機或直接以手揉搓方式對碎紙料片進行擠壓搓揉,得到長纖維紙漿,瀝水,即為基礎紙泥;
4)在所述基礎紙泥中加入白乳膠45-85份,鈦白粉8-13份,立德粉8-13份,丙烯樹脂17-23份,礦物色粉8-13份,硅烷偶聯劑1-4份,分散劑3-6份,防腐劑1-3份,充分攪拌成膏狀,即為所述可直接塑形紙泥。
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步驟3)中基礎紙泥含水率為10-15%。
一種直接塑形紙胎漆器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使用上述可直接塑形紙泥直接塑形,待紙泥干燥后,成為基礎胎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東杰,未經陳東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347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