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及其工作流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34772.6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167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樊振壽;孔磊;華超;白芳;陸平;張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雅邦新材料研發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40 | 分類號: | B01D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萃取精餾塔 萃取劑 丙酮 殘液 工作流程 精餾系統 回收塔 回收 甲基叔丁基醚 第二溶劑 第一溶劑 化學提純 環氧丙烷 環氧丁烷 兩級萃取 物耗能耗 萃取精餾 工藝流程 異辛烷 提純 甲醇 精餾 精制 生產 | ||
1.一種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萃取精餾塔(1)、第二萃取精餾塔(2)、第一溶劑回收塔(3)和第二溶劑回收塔(4),第一萃取精餾塔(1)的頂部與第一溶劑回收塔(3)的底部相連通,第一萃取精餾塔(1)的中部設置有丙酮殘液進料管線(S2),第一萃取精餾塔(1)的頂部與第二萃取精餾塔(2)的中部相連通,第一萃取精餾塔(1)的底部與第一溶劑回收塔(3)相連通,第二萃取精餾塔(2)的頂部與第二溶劑回收塔(4)相連通,第二萃取精餾塔(2)的底部與第二溶劑回收塔(4)相連通,第二溶劑回收塔(4)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溶劑回收塔塔頂冷凝器出料管線(S9),第一溶劑回收塔(3)的頂部設置有第一溶劑回收塔塔頂冷凝器出料管線(S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萃取精餾塔(1)和第二萃取精餾塔(2)均獨立配備塔頂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
3.一種如權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來自上游罐區的丙酮殘液原料經丙酮殘液進料管線(S2)進入第一萃取精餾塔(1)中;
(2)第一萃取劑經第一溶劑回收塔(3)底部的第一萃取劑進料管線(S1)通入第一萃取精餾塔(1)頂部,第一萃取精餾塔(1)頂部的采出物料通過第一萃取精餾塔塔頂冷凝器出料管線(S3)進入第二萃取精餾塔(2)進行進一步精制,塔底采出富溶劑經第一萃取精餾塔塔底出料管線(S7)進入第一溶劑回收塔(3);
(3)第一溶劑回收塔(3)塔底采出物料經過純化的貧溶劑并且通過第一萃取劑進料管線(S1)進入第一萃取精餾塔(1)塔頂循環利用;
(4)第二萃取精餾塔(2)通過第二萃取精餾塔塔頂冷凝器出料管線(S4)采出含有環氧丙烷和甲基叔丁基醚的粗丙酮,第二萃取精餾塔(2)塔底采出物料通過第二萃取精餾塔塔底出料管線(S5)進入第二溶劑回收塔(4);第二溶劑回收塔(4)塔頂采出丙酮產品,第二溶劑回收塔(4)塔底采出經過純化的貧溶劑通過第二溶劑回收塔塔底出料管線(S6)進入第二萃取精餾塔(2)塔頂循環利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萃取精餾塔(1)塔頂操作壓力為0kPa~60kPa;回流比為0.1~6;塔頂溫度30℃~80℃;塔底溫度90℃~180℃;理論塔板數50塊~120塊;內部填料為板波紋填料、絲網填料或散堆填料。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萃取精餾塔(1)所用萃取劑為低共熔溶劑復配二甲基亞砜。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劑回收塔(3)塔頂操作壓力為0kPa~100kPa;回流比為0.1~10;塔頂溫度30℃~80℃;塔底溫度100℃~200℃;理論塔板數50塊~120塊;內部填料為板波紋填料、絲網填料或散堆填料。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萃取精餾塔(2)塔頂操作壓力為0kPa~100kPa;回流比為0.1~10;塔頂溫度30℃~80℃;塔底溫度50℃~140℃;理論塔板數50塊~120塊;內部填料為板波紋填料、絲網填料或散堆填料。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萃取精餾塔(2)萃取劑為低共熔溶劑復配1,2-丙二醇。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丙酮殘液的精餾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溶劑回收塔(4)塔頂操作壓力為0kPa~100kPa;回流比為0.1~10;塔頂溫度30℃~80℃;塔底溫度120℃~200℃;理論塔板數50塊~120塊;內部填料為板波紋填料、絲網填料或散堆填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雅邦新材料研發南京有限公司,未經雅邦新材料研發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3477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