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工農業副產物固態發酵合成那他霉素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30431.1 | 申請日: | 2018-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216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曾昕;李峰;曾化偉;徐大勇;張標;信丙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P19/62;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35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工農業 副產物 固態 發酵 合成 霉素 方法 | ||
1.一種用于褐黃孢鏈霉菌生產那他霉素的固態發酵培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基包括碳源、氮源、輔助碳源、蓬松載體和水,以麩皮為碳源,以油菜籽餅為氮源,以稻谷殼為蓬松載體,以工業甘油為輔助碳源,其中,所述碳源和氮源質量比為2:1,所述輔助碳源的質量占碳源、氮源、輔助碳源和蓬松載體的總質量的2-5%,所述蓬松載體的質量占碳源、氮源、輔助碳源和蓬松載體的總質量的2-5%;所述培養基中水的體積mL為碳源、氮源、輔助碳源和蓬松載體的總質量g的70%。
2.權利要求1所述固態發酵培養基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稱取碳源和氮源置于培養容器中,加入干燥的蓬松載體,攪拌均勻,再加入輔助氮源,之后加入水使培養基中水的體積mL為碳源、氮源、輔助碳源和蓬松載體的總質量g的70%,攪拌均勻后,封口,高溫滅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和氮源在使用前需經過烘干和粉碎。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滅菌的溫度為126-136℃,滅菌時間為20-30min。
5.一種利用褐黃孢鏈霉菌發酵生產那他霉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態發酵培養基或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配制方法配制得到的固態發酵培養基對褐黃孢鏈霉菌進行發酵培養,即可得到發酵產物那他霉素。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利用褐黃孢鏈霉菌發酵生產那他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過程中,發酵溫度為28℃,接種量mL為培養基中碳源、氮源、輔助碳源和蓬松載體的總質量g的15%,發酵時間為7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利用褐黃孢鏈霉菌發酵生產那他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發酵種子培養:將褐黃孢鏈霉菌接種于固體貝塔納培養基上,在26-30℃恒溫培養箱中培養直至長出褐黃色孢子;挑取孢子置于液體種子培養基搖瓶中,于26-30℃恒溫振蕩培養箱中培養1-3天;
(2)接種與發酵:按照接種量mL為培養基中碳源、氮源、輔助碳源和蓬松載體的總質量g的15%接種,將培養好的液體發酵種子接入已經配制完成的固態培養基中,攪拌均勻后,置于恒溫培養箱中發酵培養7天;
(3)產物的提取與檢測:固態發酵結束后,利用甲醇提取方法提取檢測那他霉素含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利用褐黃孢鏈霉菌發酵生產那他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固體貝塔納培養基(g·L-1)為:葡萄糖9-11,酵母粉0.5-2,蛋白胨1-3,瓊脂18-21,pH 7.0-8.0;所述液體種子培養基(g·L-1)為:葡萄糖18-22,酵母粉5-7,大豆蛋白胨5-7,NaCl 4-6,pH 7.0-8.0;
所述甲醇提取方法具體為:固態發酵結束后,發酵渣先置于35℃電熱鼓風干燥箱中8h烘干,再于粉碎機中粉碎,過40目篩備用;以10mL 70%甲醇對以上0.3g發酵渣粉進行提取,提取過程于超聲波清洗器中進行30min,此后于離心機中5000g離心10min,上清液用于檢測那他霉素含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北師范大學,未經淮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3043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