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22600.7 | 申請日: | 2018-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213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1 |
| 發明(設計)人: | 汝長海;王純配;喬東海;朱軍輝;王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集萃微納自動化系統與裝備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馮瑞;楊慧林 |
| 地址: | 215100 江蘇省蘇州市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頂層 殼體 超聲波電源 兩側板 底板 后面板 前面板 下載線 可滑動連接 超聲電源 代碼調試 連接方式 向上彎折 左右兩側 后端面 滑槽式 卡槽式 前端面 體積小 涂覆機 放入 殼身 申請 開口 覆蓋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所述的外殼包括殼體、頂層、前面板、后面板,所述的殼體包括一底板、所述的底板的左右兩側邊緣向上彎折形成兩側板,所述的頂層覆蓋在所述的兩側板上,且與所述的兩側板卡槽式可滑動連接,所述的前面板設于所述的殼體的前端面,所述的后面板設于所述的殼體的后端面。本申請的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本發明中設計的超聲電源外殼體積小,可以很方便的放入例如納米涂覆機中。其次頂層和殼身之間采用的是滑槽式的連接方式,當需要連接下載線進行代碼調試時,可以很方便的把頂層從殼身上劃開一個開口進行下載線連接。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技術中,由于超聲驅動電源電路板做的很大,這使得整個超聲電源外殼體積巨大不能安裝在例如納米涂覆機上,只能外置安裝,容易帶來安全隱患。目前的超聲電源外殼都是上蓋和下蓋連接后通過螺絲蓋合而成,由于電路板是通過外殼內槽卡進去放置的,這種上下蓋連接的方式不利于電路板連接程序下載線進行代碼調試。
發明內容
本申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所述的外殼包括殼體、頂層、前面板、后面板,所述的殼體包括一底板、所述的底板的左右兩側邊緣向上彎折形成兩側板,所述的頂層覆蓋在所述的兩側板上,且與所述的兩側板卡槽式可滑動連接,所述的前面板設于所述的殼體的前端面,所述的后面板設于所述的殼體的后端面。
優選地,所述的兩側板中,其中一個側板的上端面設置有一沿其長度方向延伸設置的第一凹槽,另一個側板的上端面設置有一沿其長度方向延伸設置的第一凸槽,所述的頂層的下端面的左右兩側邊緣分別設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槽,所述的第一凸槽卡設在所述的第二凹槽內并能夠沿第二凹槽內滑動,所述的第二凸槽卡設在所述的第一凹槽內并能夠沿第一凹槽滑動。
優選地,所述的殼體的底板和側板的內壁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內槽,所述的頂層的下表面設置有多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內槽,所述的第一內槽和第二內槽用于插入電路板。通過插入不同的內槽可以調整電路板高度。第一內槽和第二內槽是間距相等的內槽。
優選地,所述的殼體的底板的左右兩側開設有一貫穿其前后表面的第一螺絲孔,所述的頂層的左右兩側開設有一貫穿其前后表面的第二螺絲孔。第一螺絲孔和第二螺絲孔為M3螺絲孔
優選地,所述的前面板上設置有分別與兩個第一螺絲孔和兩個第二螺絲孔相配合的多個第一通孔,所述的多個第一通孔分別與所述的第一螺絲孔和第二螺絲孔通過螺絲相固定連接,所述的后面板上設置有分別與兩個第二螺絲孔和兩個第一螺絲孔相配合的多個第二通孔,所述的多個第二通孔分別與所述的第一螺絲孔和第二螺絲孔通過螺絲相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為直徑4mm的通孔。
優選地,所述的后面板上還設置有用來安放電路板的復位按鈕、電路板的輸出BNC接口、風扇進風口、用于固定風扇的風扇固定通孔。風扇固定通孔為直徑3mm的通孔。
優選地,所述的前面板上還設置有電路板電源接口、多個LED燈安裝通孔、用于固定RS232接口的第三螺絲孔、用來安裝電路板的電源按鈕、風扇通氣孔、RS232接口。
優選地,所述的電源外殼前后方向長135mm,左右方向寬78mm,上下方向高50mm。
本申請的一種超聲波電源外殼,本發明中設計的超聲電源外殼體積小,可以很方便的放入例如納米涂覆機中。其次頂層和殼身之間采用的是滑槽式的連接方式,當需要連接下載線進行代碼調試時,可以很方便的把頂層從殼身上劃開一個開口進行下載線連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所述的超聲波電源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所述的超聲波電源外殼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集萃微納自動化系統與裝備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集萃微納自動化系統與裝備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226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