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21737.0 | 申請日: | 2018-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2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包國平;黃錫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興泰船舶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18/48 | 分類號: | C08G18/48;C08G18/42;C08J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15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氨酯 聚乙烯 復合 救生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醚多元醇75~115份,表面活性劑2.0~2.5份,催化劑1.0~2.1份,發泡劑18~22份和水1.5~2.2份。其制備方法如下:(1)將權利要求1~3所述配方中的各物料分別稱重后加入混料機中在50~60℃攪拌3~4min,移到混煉機中以110~120℃的溫度混煉4~6min;(2)將混煉好的料投入到常溫雙輥開煉機中輥壓成片,或由擠出機擠出成片;(3)按需裁取一定量的料片放入模具,并在平板硫化機中熱壓,溫度170~180℃,壓力8~10MPa,熱壓8~10min,開模,裁邊,磨砂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可用于各種對適體性能要求較高的水上作業需求,如甲板作業、漁業、海上鉆井平臺作業等領域。
背景技術
救生圈是救生設備中的一個主要種類,通常是作為水上救災及相關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防護必備產品,具有使用方便、救人及自救功能。隨著經濟發展、新型行業的崛起,以及政府對安全生產經營要求的加強,救生圈應用配備的范圍已擴展很廣,涉及船舶航運、漁業捕撈養殖、水上旅游休閑及抗洪救災等一切水上活動。一旦發生落水意外時,人們求生的希望便寄托在救生設備上,一個合格的救生圈或許就能救起一個或兩個人的生命。由此可見,救生圈在救災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救生圈產品種類為聚苯乙烯包布救生圈、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和結皮型聚乙烯救生圈三種。其中,聚苯乙烯包布救生圈的材料在性能上有缺陷,例如聚苯乙烯材料耐油性差,遇油后會產生溶解收縮反應,使浮力和強度逐漸消失等;而結皮型聚乙烯救生圈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發泡制成,是一種新技術產品,目前國內只有少數企業能生產,該產品技術含量較高,成本也高,生產的產品只供應軍方或出口。因此,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在一段時間以內應該為國內救生圈主流類型,該型救生圈具有顏色牢固、表面光滑、抗老化、機械強度大、耐腐蝕等優點,在技術難度及成本上又較結皮型聚乙烯救生圈有著較大優勢。
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主要通過致密的聚乙烯外層,再加上內層聚氨酯泡沫填充,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魚龍混雜,聚氨酯泡沫閉孔率較低,吸水率高,且泡沫強度較差,從高處投落時有的會裂開,不符合安全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能夠保證使用者安全的救生圈。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醚多元醇75~115份,表面活性劑2.0~2.5份,催化劑1.0~2.1份,發泡劑18~22份和水1.5~2.2份。
優選的,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為以山梨糖醇為起始劑、與氧化丙烯聚合而制得的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PS3152。
優選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劑為表面活性劑B8525或表面活性劑L6860。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所述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述配方中的各物料分別稱重后加入混料機中在50~60℃攪拌3~4min,然后移到混煉機中以110~120℃的溫度混煉4~6min;
(2)將混煉好的料投入到常溫雙輥開煉機中輥壓成片,或由擠出機擠出成片,此前要避免過早交聯和發泡;
(3)按需裁取一定量的料片放入模具,并在平板硫化機中熱壓,溫度170~180℃,壓力8~10MPa,熱壓8~10min,開模,裁邊,磨砂處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1、本發明的聚氨酯聚乙烯復合救生圈產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抗沖擊性強;
2、聚氨酯泡沫產品閉孔率高達97%以上,吸水率低,小于1.0%,在水面上使用安全性更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興泰船舶裝備有限公司,未經無錫興泰船舶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217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