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縫紉機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14151.1 | 申請日: | 2018-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804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長谷川千愛;市川祐次;三矢麻衣;箱山和孝;加藤賢治;小原芳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風琴針株式會社;豐田車體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D05B85/02 | 分類號: | D05B8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縫紉機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形成穩定的線圈并且對面線的損傷較小且容易制造的縫紉機針。一種縫紉機針(10),其具備:柄部(11),其用于安裝于縫紉機;以及針桿部(12),其設置于比所述柄部(11)靠頂端側的位置,其中,在所述針桿部(12)中,貫通形成有線孔(13),并且形成有用于將線從所述線孔(13)的位置向所述柄部(11)的方向引導的長槽(14),在所述長槽(14)的中途部設置有用于抑制面線(21)的運動的抑制部(16)。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縫紉機縫制所使用的縫紉機針。
背景技術
以往,具備用于降低面線與布之間的摩擦阻力的長槽的縫紉機針被提供于實際應用。在使用這樣的縫紉機針時,在縫紉機針貫穿了作為縫制對象的布料時,將穿過了線孔的面線沿著長槽引導,將面線向布料的下方拉入。拉入到布料的下方的面線在縫紉機針向上運動時形成線圈。該線圈在縫紉機針的背側被梭尖捕捉,從而形成針跡。
然而,若由面線形成的線圈的大小、形狀不恰當,則存在無法利用梭尖順利地捕捉線圈、產生跳針等問題的可能性。例如,若線圈過大,則存在線圈倒伏,無法利用梭尖順利地捕捉的情況。另外,若線圈過小,則存在梭尖沒有進入線圈的內側,捕捉面線失敗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例如在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公開有如下技術方案:通過將長槽的寬度或深度設定成兩級來抑制面線的運動。具體而言,通過將柄側的長槽的寬度形成為較窄,從而能抑制面線的運動,穩定地形成線圈。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60-105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7-6355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然而,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結構中,是利用將面線夾入到布料與形成為較淺或寬度形成為較窄的長槽之間而產生的摩擦來保持面線的結構,因此,存在在較寬的范圍內面線與長槽、布料之間的摩擦變大,面線的損傷變大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面線進入寬度較窄的長槽時也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因此,在此時也存在在較寬的范圍內面線受到損傷的可能性。
另外,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結構中,必須整體地變更長槽的形狀。即,加工范圍變寬,因此,存在制作工序、品質管理變復雜這樣的問題。例如,由于必須切出較細且較深的槽,因此存在難以加工這樣的問題,在分兩次來加工槽的情況下要求連接部的精度這樣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能夠形成穩定的線圈并且對面線的損傷較小且容易制造的縫紉機針。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而做成的,以下內容為其特征。
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明是一種縫紉機針,其具備:柄部,其用于安裝于縫紉機;以及針桿部,其設置于比所述柄部靠頂端側的位置,該縫紉機針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針桿部中,貫通形成有線孔,并且形成有用于將線從所述線孔的位置向所述柄部的方向引導的長槽,在所述長槽的中途部設置有用于抑制線的運動的抑制部。
針對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發明而言,除了上述的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明的特征點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部以在所述長槽的中途部處使槽的截面積變小的方式形成。
針對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發明而言,除了上述的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明的特征點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部是使所述長槽的開口邊緣間距變窄而形成的燕尾槽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風琴針株式會社;豐田車體株式會社,未經風琴針株式會社;豐田車體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141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率輔助肩帶包邊的縫紉機針板
- 下一篇:一種刺繡機用多色下珠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