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內環境監控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13455.6 | 申請日: | 2018-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04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胡偉;蔣成偉;李世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2 | 分類號: | B60R21/02;B60R16/023;B60Q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獻茹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命體 車內 二氧化碳傳感器 車內環境 監控系統 鎖車 二氧化碳 遺留 安全監控 持續檢測 節能環保 模塊執行 能量損耗 通風換氣 主控制器 檢測 報警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車內環境監控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安全監控技術領域,車內環境監控系統包括主控制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和執行模塊。二氧化碳傳感器在鎖車后的設定時段內持續檢測車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通過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確定車內是否有遺留生命體,進而通過執行模塊執行通風換氣、溫度控制和報警等動作中的一種或多種,實現了對生命體的保護。這樣,一方面實現了鎖車后對車內遺留生命體的檢測和保護,另一方面由于鎖車后對車內遺留生命體的檢測僅由二氧化碳傳感器執行,因此降低了能量損耗,節能環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全監控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車內環境監控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汽車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車廂的密封性能越來越好,這樣的密封性同時也阻礙了車廂內外空氣的流通,使得車廂在車門緊閉時形成相對密閉的空間,導致車廂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空氣質量下降,影響乘員的身心健康,甚至令人窒息,威脅生命安全。
車內空氣質量直接影響車內人員的身體健康和駕駛員的駕駛狀態,改善車內空氣質量,有利于呼吸健康,安全駕駛,車內遺留生命保護。當駕駛員鎖車離開后,若車內遺留嬰兒或寵物等生命體,容易發生危險情況,比如高溫引起的車內生命體窒息甚至是死亡。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內環境監控系統及其控制方法,以實現對車內遺留生命體的檢測和保護。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車內環境監控系統,包括主控制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和執行模塊,所述二氧化碳傳感器和所述執行模塊均與所述主控制器連接;
所述二氧化碳傳感器在接收到鎖車信號的設定時段內持續檢測車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并當檢測到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且達到預先確定的增長閾值時,發送喚醒指令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喚醒指令后,發送控制指令至所述執行模塊;所述執行模塊根據所述控制指令執行以下動作中的一種或多種:通風換氣、溫度控制和報警動作。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執行模塊包括空調系統,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用于發送至所述空調系統的通風控制指令;
所述空調系統用于接收到所述通風控制指令后,開啟通風換氣功能。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執行模塊還包括車內溫度傳感器;
所述主控制器還用于接收所述車內溫度傳感器發送的溫度數據,并發送溫度控制指令至所述空調系統;所述空調系統接收到所述溫度控制指令后開啟溫度控制功能,以使車內的溫度保持在預設溫度范圍內。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執行模塊包括無線傳輸模塊,所述控制指令還包括用于發送至所述無線傳輸模塊的報警指令;
所述無線傳輸模塊用于接收到所述報警指令后,向車主發送報警信息。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車內環境監控系統還包括影音娛樂模塊和車內攝像頭,所述影音娛樂模塊分別與所述無線傳輸模塊和所述主控制器連接,所述車內攝像頭與所述影音娛樂模塊連接;
所述影音娛樂模塊用于通過所述無線傳輸模塊接收所述車主返回的核查車內情況信息,控制所述車內攝像頭拍攝車內的圖像數據,并通過所述無線傳輸模塊將所述圖像數據傳輸至所述車主。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執行模塊還包括天窗控制模塊;所述車內環境監控系統還包括能量管理模塊和環境傳感器組件,所述能量管理模塊和所述環境傳感器組件均與所述主控制器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134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