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硅藻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12115.1 | 申請日: | 2018-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530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曹智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歐克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C04B14/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張浩 |
| 地址: | 230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硅藻 制備 精硅藻土 改性 環保 納米二氧化鈦 高嶺土 凹凸棒土 微孔 粘土 二氧化鈦溶膠 裝飾材料領域 光能利用率 水混合均勻 催化效果 反射效率 分解甲醛 光照影響 原料組成 對甲醛 混合物 氧化鈰 氧化銦 重量份 光照 分解 | ||
本發明屬于裝飾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硅藻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環保硅藻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改性精硅藻土60?80份、二氧化鈦溶膠10?20份、粘土6?8份、凹凸棒土8?10份、高嶺土10?12份和水20?30份;本發明環保硅藻泥的制備方法由以下制備步驟組成:(1)將納米二氧化鈦負載到改性精硅藻土空隙及表面上;(2)將改性精硅藻土、粘土、凹凸棒土、高嶺土和水混合均勻;(3)將氧化鈰和氧化銦負載到混合物的空隙及表面。本發明制備的環保硅藻泥內部微孔對光線的反射效率高,提高了微孔內的光照強度,使得納米二氧化鈦對光能利用率高,催化效果好,對甲醛的分解速度快,且分解甲醛的效果受光照影響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裝飾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硅藻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使用美化、裝飾材料,導致大量的化學品在室內使用,造成了室內空氣污染。常見的室內污染物有甲醛、苯、氨等揮發性氣體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以及顆粒物等,甲醛主要來自于夾板、密度板、各種人造板材及其制造的家具大量使用的粘合劑的產品里,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害氣體,易溶于水、醇和醚。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甲醛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歸納為刺激作用、毒性作用和致癌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室內空氣凈化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
目前,室內空氣的凈化技術主要有過濾、吸附、負離子、靜電、光催化、紫外線殺菌、臭氧等空氣凈化方法。其中吸附凈化法是采用最早,且至今仍是最廣泛的一種空氣凈化技術,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分子篩、硅膠、活性氧化鋁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質,吸附污染物來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由于吸附量有限,難以快速、高效去除有害物,制約著進一步發展。近年來,硅藻泥以其特有的吸附性,成為新興的吸附凈化材料。硅藻泥作為室內建筑、裝飾材料,通常通過直接混合的方式來制備硅藻泥涂料,但是這種方式制備的硅藻泥在應用中,會遇到吸附飽和性和微孔堵塞等問題,故通常采用加入納米二氧化鈦等光催化劑來制備負載了光催化劑的復合材料。但是這種負載了二氧化鈦等光催化劑的復合材料也存在以下問題:(1)負載納米二氧化鈦的硅藻泥對納米二氧化鈦的吸附力不強,導致在一定條件下納米二氧化鈦會溢出,溢出的納米二氧化鈦會通過肺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對人體造成傷害;(2)硅藻泥的微孔較小易堵塞,且對甲醛等污染物吸附量有限,吸附效率慢;(3)硅藻泥不透光,導致硅藻泥內部光照不足,光能利用率差,光催化效率不佳,對甲醛的分解速度慢;(4)納米二氧化鈦對光譜的響應范圍較窄,故分解甲醛的作用受光照影響大。
例如,公開號為CN106609110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分解甲醛的硅藻泥涂料,該涂料雖然對甲醛有一定分解作用,但是對甲醛的吸附作用較差,且對甲醛分解效率較低,且受光照影響較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硅藻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制備的硅藻泥光能利用率高,催化效果好,對甲醛的分解速度快,且分解甲醛的效果光照影響較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環保硅藻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改性精硅藻土60-80份、納米二氧化鈦溶膠10-20份、粘土6-8份、凹凸棒土8-10份、高嶺土10-12份和水20-30份。
優選地,所述水為去離子水。
優選地,所述納米二氧化鈦溶膠是以鈦的無機鹽為原料,經水解和縮聚得到。
優選地,所述改性精硅藻土通過如下制備步驟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歐克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歐克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121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