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江江豚網箱繁育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09050.5 | 申請日: | 2018-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585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龔成;郝玉江;丁澤良;王致遠;曾憲源;王克雄;胡良慧;鄭勁松;梅志剛;王丁;張振華;成先紅;李明輝;丁亞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A01K61/60;A23K50/80;A23K10/2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馬輝 |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長江 江豚 網箱 繁育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長江江豚網箱繁育的方法,采用浮式梯形網箱,制造簡單,同時形態設置穩定以及防撞設計實現對新生長江江豚的有效保護,操作靈活易于管理,方便利用長江水資源,環境接近原始生存環境;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網箱飼養、體檢和行為監測、分娩管理和應急處理;本發明采取自然捕食與人工投喂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母豚、幼豚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提高繁殖的成功率;定期進行體檢,預防疾病的發生,有利于準確掌握江豚的生長、發育情況;優化的飼養制度以及分娩管理,最終使得網箱飼養長江江豚的繁殖工作取得成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長江江豚網箱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術
長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是生活在我國長江中的一種小型齒鯨類動物,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其鄱陽湖、洞庭湖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于各種人類活動的影響,生存環境急劇惡化,種群數量嚴重衰退。2013年,IUCN根據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結果,已將其瀕危等級調整為“極度瀕危”級。
人工飼養繁殖技術作為瀕危小型鯨類動物的一種保護手段依然受到重視,也將在科學研究、物種保護以及公眾環境科普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完全的人工環境中,由于水電、消毒、餌料、人工等各項開支都非常巨大,成效也并不十分顯著。因此,如果能夠借助網箱飼養技術,在網箱中成功開展長江江豚的人工繁育研究,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保種成本,同時由于動物基本處于完全自然的水體環境中,可以讓動物接受自然環境各種氣候條件的洗禮,同時還能享受自然鮮活的餌料魚,有可能創造一種介于人工和半自然飼養模式之間的長期保種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飼養保種的效率、降低繁育成本,為長江江豚的保護提供更多技術保障。目前國內外尚無在網箱中開展鯨類動物繁殖的研究。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長江江豚網箱繁育的方法,所述網箱包括主體框架和一個倒立體梯形的箱體,主體框架設有浮力裝置,箱體底部的四個角分別懸掛有沉子,網箱四周設有固定裝置,網箱上部設有防曬設施;所述主體框架為8cm的角鋼焊接而成的長15m、寬15m的正方形;所述箱體采用60股軟料尼龍網制作而成,網箱頂部規格長14.5m×寬14.5m,網箱底部規格長13.4m×寬13.4m,網目6cm;所述浮力裝置由64m的人行道浮筒連接而成,浮筒采用用底面長2.0m、寬1.0m、高0.2m的長方體聚苯乙烯泡沫制成;所述沉子為混凝土澆筑成的圓錐形,每個重15kg;所述固定裝置為設置在網箱四周的8個鐵錨,且通過不少于50m的聚乙烯繩與網箱連接;所述防曬設施為鐵架結構的遮陽棚框架和軟質加厚的遮陽網,遮陽棚框架高度為1.8~3m,遮陽棚結構為長20m×寬8m,共兩塊;還包括直徑100mm的PVC管和與PVC管連接的4臺3相潛水泵,PVC管末端的抽水深度不少于8m,與網箱水平距離為50m以上。
具體的,上述長江江豚網箱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飼養制度:
保證餌料魚新鮮,挑揀體鱗完整、體表黏液豐富、個體適中的餌料魚,餌料魚的種類至少三種以上;飼養前先用自來水清洗,然后用3%的食鹽水浸泡5~8min進行消毒;做好密切觀察,根據母豚和幼豚對餌料魚的進食情況做出適時適量調整;及時清理漂浮在水面的餌料魚殘體;
對于妊娠期以及產后母豚,則需要適當增加鮮活餌料魚的比例;妊娠后期以及產后哺乳期,采用燈誘的方法,在網箱遮陽篷頂端懸掛LED燈,吸引魚類進入網箱;對于幼豚,一個月內通過投喂,再結合燈誘手段,增加新生幼豚接觸餌料魚的機會,促進幼豚動物盡快開口進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經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090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鰱的低成本高產環保養殖方法
- 下一篇:一種淡水魚高密度高產的養殖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