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208599.2 | 申請日: | 2018-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922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云;沈子鈺;劉崢;夏彬;徐小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H04L29/08;G06F16/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云數據中心 能效 回歸模型 校準 預測 樣本 模型融合 能耗數據 訓練樣本 過濾 采集 機器學習 設備能耗 特征提取 資源分配 差異性 構建 個性化 融合 | ||
1.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用傳感器采集N個云數據中心設備能耗數據及其能效PUE值作為訓練樣本,待測云數據中心的歷史能耗數據及其能效PUE值作為校準樣本;
(2)對采集的能耗數據進行特征提?。?/p>
(3)對每個云數據中心,分別構建基于訓練樣本的嶺回歸模型;
(4)判斷待測云數據中心校準樣本是否為空,若不為空,則執行步驟(5);若為空,則直接將構建的所有嶺回歸模型作為備選模型,跳轉執行步驟(6);
(5)用校準數據對所有嶺回歸模型進行過濾得到備選模型;
(6)將備選模型進行域適應模型融合;
(7)基于融合模型對待測云數據中心進行能效預測以調整資源分配,進而完善該云數據中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特征提取,提取包括IT設備、制冷設備、電力輸送設備在內的云數據中心設備上與能效相關的特征,包括CPU利用率,空調溫度,空氣風向,用于實現對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嶺回歸模型為,對每個云數據中心的能耗特征矩陣Xz及相應能效PUE矩陣Yz,找到一個回歸系數βz,滿足最小化損失函數
βz=((Xz)TXz+λI)-1(Xz)TYz,
其中,z表示嶺回歸模型序號及對應已知云數據中心的編號,z=1...N;λ為給定嶺參數,其值的選擇可以通過交叉驗證來完成,λ>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過濾包括步驟:
(1)利用得到的N個嶺回歸模型,分別對待測云數據中心的歷史能耗數據計算其能效PUE預測值;
(2)將得到的N個PUE預測值與作為校對樣本的PUE真實值進行平均絕對誤差MAE的評估,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m是校準樣本容量,為歷史能耗數據的能效PUE預測值,yj為PUE真實值;
(3)根據(2)算出的MAE,人為設置閥值σ、模型有效融合的最少個數a,閥值σ的設置要保證模型的準確度和精度,防止模型過擬合,去除MAE大于閥值的嶺回歸模型,保留剩余的M個模型,若M<a,則保留MAE最小的a個嶺回歸模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中,所述的域適應模型融合如下公式:
其中,βfinal為最終模型參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跨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所述預測為利用最終模型參數βfinal對待測云數據中心的能效PUE值進行預測,如下公式所示:
yPUE=ATβfinal
其中,yPUE、A分別為待測云數據中心的能效預測值和能耗特征向量,n為對待測云數據中心能耗特征提取的個數,α1,…,αn為n個能耗特征對應值,為數據中心的資源分配提供理論數據,得到的待測云數據中心的總預測能效值yPUE用于綜合評價該數據中心,進行資源分配的改進,進而完善并獲得能效優化的云數據中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郵電大學,未經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0859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